新華視點|動起來!“每天一節體育課”落地觀察-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4 12/12 08:44: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視點|動起來!“每天一節體育課”落地觀察

字體:

  隨着青少年體質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曾被認為是“副科”的體育課越來越被重視。在政策引導下,“每天一節體育課”正成為中小學教育的大趨勢;還有地區通過延長課間、設置大課間等方式增加體育運動時間,鼓勵學生參與鍛煉。

  孩子們走向戶外“動起來”有何新變化?“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進行了調查。

  讓孩子們“眼裏有光更自信”

  歌樂山頂的綠茵場上,重慶市沙坪壩區山洞小學的足球小將們進行着激烈的接力比拼;冬季冰雪運動如火如荼,瀋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內陸地冰球訓練場加緊練習;廣西玉林市民族中學的體育課上,傳統民族體育項目陀螺、高腳競速等比賽依次展開……

  近幾年,“小胖墩”“小眼鏡”問題廣受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備受各方重視。教育部明確提出“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兩小時,每天保證一節體育課,另外課後再鍛煉一個小時”;深圳、天津、安徽等地根據地區特色,相繼&&相關文件及措施,為青少年在校體育鍛煉保駕護航。

  在廣西梧州市大橋小學,學生們在體育課上練習打陀螺(2024年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還有一些地區的體育課以更加靈活的形式呈現。“每週每個班級有3節體育課、1節校本足球課程,同時每天安排4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學生還可結合興趣特長參與體育社團活動。”重慶市沙坪壩區山洞小學校長喬麗介紹。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體育課被其他課程佔用、體育課安排自習、“陰陽課表”等問題,如今已明顯改善。多所學校老師&&,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家長也不會答應。

  不少學校負責人&&,加強校園體育鍛煉,並非純粹為了迎合考試“指揮棒”。“我們鼓勵學生3年掌握3項體育技能,培養終身鍛煉特長。”重慶鳳鳴山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鄧仕民説,學校近年大力實施特色體育項目進校園,開設體育類選修課20余門。

  “不少人認為體育鍛煉會影響學習成績,但大部分孩子在增加運動後,考試成績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更出色。”瀋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校長侯明飛説,他帶過的學生中,有一個性格相對膽怯的孩子,一直默默無聞;取得攀岩全校第二的成績後,整個人漸漸發生了變化,“眼裏有光了,課堂上也更自信了”。

  校園體育如何量質齊升

  與其他學科不同,體育課對天氣、場地有要求,且存在一定對抗性和風險性。如何保障體育課數量與質量齊升?

  ——體育老師怎麼安排?大連市中心一所學校現有在校生近1500名,而編制內體育老師不足十人,平均200余名學生才配備一名體育老師。該校一名體育老師説,自己每週有14個課時,同時還承擔大課間、學校足球隊訓練等各種任務,“壓力還是很大的”。

  西部地區一位鄉村學校校長告訴記者,藝體學科師資全縣都比較匱乏。“現在學校一共有4名體育老師,但真正體育專業出身的只有兩名。”這位校長坦言,他們學校“還算可以”,有的學校連一個專業體育教師都沒有,需找其他科目老師兼任。

  2024年11月12日,在雲南省會澤縣第一中學,老師在給學生上體育課。新華社發(彭奕凱攝)

  ——運動空間夠嗎?記者在多所城區和鄉村學校了解到,受場地不足限制,部分學校只能採取錯峰排課、分區上課、“借地”上課等方式安排體育課。

  “學生課表基本都排滿了,一些班級的孩子從早上第一、二節課就開始上體育課。”一名小學負責人&&。還有體育老師介紹,學校將體育館、操場和部分空地全部用於體育課,勉強夠用。有學校曾開設特色足球課,但校內沒有足球訓練場地,只能步行10分鐘到附近的體育場館;考慮到安全風險,最終足球課被取消。

  ——安全問題怎麼保障?“出於安全考慮,很多學校體育課不會開展跳高、長跑等強度大、有風險的項目。”一名長期關注校園體育的教育工作者坦言,課堂上學生如果發生傷害事故,體育老師一般都需承擔責任。

  西部某地一小學負責人説,每年學校平均要處置10余起運動意外傷害矛盾,解決時間少則一週、多則幾個月。面對此種情況,一些教師不敢讓孩子過多進行激烈運動,部分學校的體育活動以跳繩、羽毛球等“安全”項目居多。

  讓孩子們愛上體育運動

  體育鍛煉是增強少年兒童體質最有效的手段。體育鍛煉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鏡”就少一些,其意義也在於讓孩子們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在運動中享受樂趣、磨煉意志。受訪者認為,“每天一節體育課”和安排大課間活動等看似只是增加了課時,實際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與創新,配套舉措應及時跟上。

  為解決師資不足難題,多地積極探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成都天府新區將退役運動員事業轉型發展與解決體育專業師資缺乏問題相結合,探索實踐教師共享機制;安徽有小學盤活現有教師資源,專職引領和全科培訓相結合,打造專、兼職體育授課教師隊伍;今年又有千名左右體育專業學子,奔赴全國多省區開展體育支教……

  湖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沈可建議,支持學校與社會力量協同建設和運營體育資源,實現場地、器材和設施的共建共享,同時依託高校、體育協會、俱樂部等打造複合型體育教師、教練員培養體系。

  “家庭應主動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的過程監督,充分利用城市社區現有的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場地,引導學生開展課後體育活動。”鄧仕民&&,家校社應共同努力,以體育為載體協同育人。

  2024年12月2日,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沙湖學校學生在四年級組足球聯賽決賽中拼搶。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近日,有學生在體育課上練習中考體育項目時不慎摔倒受傷,法院判定學校不擔責。專家認為,針對此類事件,應在法律層面進一步厘清學校的責任邊界,明確學校的教育管理職責,讓老師免去後顧之憂。

  此外,業內人士建議,提高校方安全責任險的標準,讓保險覆蓋面更廣、賠償力度更大;形成學校與第三方機構的風險共擔機制,讓學校回歸更純粹的體育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未來體育教育應注重激發興趣而非‘考什麼練什麼’。應通過‘以賽促練’等方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運動的內生動力,真正培養孩子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達到終身鍛煉的目的。”大連市教育局安體衛處二級調研員范向陽説。(記者楊湛菲、周思宇、李明輝)

【糾錯】 【責任編輯:連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