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丹心 北流寄情長——長江委助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高質量發展10周年記-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4 12/12 21:34:09
來源:新華網

碧水映丹心 北流寄情長——長江委助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高質量發展10周年記

字體:

  冬日的湖北丹江口水庫,碧波如鏡。10年前,清冽的漢江水便是從這裡啟程,奔赴北方。

  半個世紀以來,幾代長江委人為一泓清水北送接力奉獻、創新奮進。全面建成通水10年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綜合效益顯著發揮,累計輸水超687億立方米,生態補水超106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近1.14億。

  世紀調水夢想照進現實

  翻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設計圖,一張張飽含歷史感的圖紙,凝聚着幾代長江委人對調水“生命線”的深情。

  1959年起,長江委技術專家開啟多輪論證與比選。當年編制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首次提出了從長江上、中、下游引水的南水北調總體布局。

  1987年至1991年間,長江委又陸續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報告》及修訂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1年,長江委再次依水利部部署深入研究修訂。

  歷經半個多世紀精研,2002年國務院批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確定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工程隨後步入建設高潮。

  “與傳統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調工程所涉及的許多軟科學與硬技術都是世界級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技術負責人、原長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吳德緒説。

  圖為丹江口大壩。新華網發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的關鍵性、控制性、標誌性工程。長江委攻克新老混凝土結合難題,確定加高壩體直接澆築、修整結合面並加鍵槽等措施,實現新老壩體協同受力。

  穿黃工程中,創新解決軟土地層隧洞輸水、豎井與隧洞間不均勻沉降抗震、豎井防水與地基加固及長距施工等系列難題,成就隧洞穿黃壯舉。

  圖為穿黃工程。 新華網發

  面對膨脹土難題,科研專家組歷經5年現場試驗,確定坡面保護與局部裂隙發育的渠段渠坡加固設計方案,明確水泥改性土特性與非膨脹土膨脹性控制標準。此外,還打造出長距離輸水運行控制調度系統與沙河渡槽等。

  “底線”思維築牢國之重器

  晨霧消散,丹江口大壩巍峨聳立。長江委在守護大壩安全上盡顯擔當。

  保障工程安全,防洪安全是必須堅守的“底線”。10年來,長江委強化科學調度,充分發揮丹江口水庫攔洪削峰錯峰作用,成功應對2017年、2021年、2023年、2024年漢江流域多輪洪水過程,大幅減輕了漢江中下游防洪壓力。同時,長江委應用數字孿生漢江流域等試點建設成果,實現了漢江秋汛洪水防禦和汛末蓄水的“雙勝利”。

  162米,是丹江口大壩新老混凝土結合點,也是檢驗這座世紀工程能否長久安全運行的又一道“底線”。

  2018年12月,隨着丹江口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系統投入試運行,大壩安全監測邁入“智能化”時代。2022年,數字孿生丹江口系統投入應用,也為進一步保障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安全打開了一片數字新“藍海”。

  此外,長江委還持續做好丹江口水庫大壩的巡視檢查、庫區巡查等工作。截至2024年11月,工程安全運行已超4800天。

  涓涓不息呵護千里北流

  687億立方米水潤澤近1.14億人,彰顯了長江對北方大地的深情守護。十載間,長江委人精準精確實施水量調度,全力托舉世紀工程從夢想照進現實。

  保證水量,是供水安全的首要目標。長江委於2020年成立領導小組並建立會商機制,編制水量調度相關計劃,精準實施月(旬)調度,當年實現陶岔渠首樞紐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供水;在2023年冬季多輪寒潮期間,精準實施冰期輸水動態調度,將入渠流量由175-240立方米每秒增加至190-300立方米每秒,創冰期輸水效益新高;面對2024年受水區出現的不同程度旱情,科學調度助力受水區抗旱,應急供水約0.42億立方米。

  除優化供水格局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還發揮着重要的生態功能。自2017年起,長江委在保障正常供水的前提下,通過科學實施供水調度,累計向北方50余條河流生態補水超106億立方米,推動黃淮海平原等地生態復蘇。

  “南水”北上,更需“後勁”。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首個項目——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不僅打通了長江向北方的輸水“命脈”,更進一步築牢京津冀豫水安全屏障。

  久久為功捍衛一庫碧水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一庫碧水,在旁觀者眼中是景致,在長江委人心中卻是沉甸甸的責任。

  2024年8月,南水北調中線水質監測人員在丹江口水庫進行例行維護作業時,又一次邂逅了“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這些年它們頻頻“現身”,成為丹江口水庫水質和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最佳佐證。

  近年來,長江委織密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流域水質監測體系,一張覆蓋全要素、全流域、全時空的水質監控網絡,正隨着奔騰的漢江水綿延鋪開。通水至今,庫區主要入庫河流水質穩定向好,陶岔渠首水質長期穩定或優於Ⅱ類水質。

  水質好不好,表現在水中,根子還在岸上。2021年11月,長江委拉開了丹江口水庫“守好一庫碧水”專項整治行動的帷幕;2024年11月24日,河南省淅川縣“丹境之眼”違法項目成功拆除,也成為長江委重拳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的又一生動案例。

  以鐵腕之舉,護萬頃碧波。長江委以實際行動兌現了“守好一庫碧水”的莊嚴承諾。

  保護水質,控制面源是關鍵,更離不開穩定的水生態系統。2018年以來,長江委連續6年實施丹江口水庫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對改善修復庫區水生態環境,提升水質安全保障起到了積極作用。

  源頭一滴水,家國萬里情。新征程上,長江委將努力當好南水北調後續工程的建設者、中線水源工程的守護者和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奮力續寫加快構建國家水網的長江答卷。(張濛)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