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2月11日電(張凡)臨近中午時分,襄陽市高新區團山鎮福利院食堂內,餐桌上已擺好紅燒羊肉燉蘿蔔、木耳肉絲、酸辣大白菜等四菜一湯,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還不時聊着家常,眉眼間透着滿足與愜意。
“這兩個月,食堂飯菜大不一樣咧!”“葷素搭配,驅寒暖胃又營養。”聽説市紀委監委到福利院回訪,老人們紛紛圍攏過來反饋食堂發生的變化。“從吃飯到住宿,從服務到保障,都有看得見摸得着的提升……”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了起來。
這樣的變化,得益於一起腐敗案件的查辦和以案促改綜合治理效能的釋放。今年2月底,襄陽市紀委監委大數據監督&&發現異常情況:團山鎮福利院供養人員數量沒有變動,但人均年消耗金額翻倍,且長期、頻繁在一家便利店採購、開票。很快,預警信息被派發至高新區紀檢監察工委。經走訪調查發現,這家便利店僅銷售生活日用品,從未售賣過蔬菜、鮮肉、雞蛋等物資。疑點指向了集採購、報賬、出納於一身的福利院工作人員李某身上。
在進一步抽絲剝繭的調查中,案情浮出水面:李某在5年間通過虛增採購貨物數量、單價等方式貪污公款3.94萬元,挪用公款17.42萬元。圍繞做實案件查辦“後半篇”文章,高新區紀檢監察工委督促整改問題10項,推動福利院由鎮管為區直管,升級改造供養老人的居住房間並安裝了空調。
“我都是小額多次佔便宜,手段也很隱蔽,紀委是咋知道的?”李某歸案後百思不得其解。監督瞄得精準,緣於該市紀委監委自去年開始並延續至今的福利機構腐敗問題專項整治。
福利機構是服務保障孤寡五保老人等困難群眾的兜底機構,服務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初,襄陽市紀委監委公開徵集“點題整治”項目中,有群眾通過網絡反映襄城區某鎮福利院涉嫌剋扣伙食費,老人們“十天半月難見葷腥”。經過核查,發現民政撥付的資金實際並未完全用於該福利院供養對象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開支。
“蠅貪蟻腐,不容小覷。我們沒有孤立地就案辦案,而是通過‘解剖麻雀’小中見大,探究同類問題的癥結所在。”襄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余世明介紹,結合查辦個案和明察暗訪情況,市紀委監委全面梳理基層福利院制度建設薄弱點、權力運行風險點、監督管理空白點,把福利機構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列為“點題整治”項目。
蠅貪蟻腐往往躲在隱蔽的角落,如何深挖問題線索?答案是讓數據“跑腿”,讓疑點“説話”。襄陽市紀委監委梳理總結案件特點,倒推問題發現路徑,將監督辦案經驗轉化為大數據應用思路,以襄陽市紀檢監察大數據監督&&為基礎搭建了福利院虛報冒領監督模型。
“我們制定了‘月度支出異常’‘人均消耗異常’‘發票數據統計’等比對規則,採集了全市各福利院基本信息、供養人員信息和食材採購&賬、財務報銷憑證等數據,形成‘監督點位分析—構建模型規則—採集數據—預警問題—問題核查—結果反饋’的全流程監督閉環機制。”余世明介紹,借助大數據篩選、比對、碰撞分析,一批侵佔挪用、截留私吞的微腐敗被相繼揪出。
專項整治以來,襄陽市共查處福利機構腐敗和作風問題181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98人、組織處理329人,留置10人,移送司法機關14人,挽回經濟損失400余萬元,推動職能部門整改問題410個。
以查辦案件為引領,該市已督促民政部門、財政部門和屬地政府修訂完善各類監管制度289項,目前正穩步推進福利機構縣級直管體制改革,全面提升兜底保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