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美麗的車營
11月24日,海拔1600多米的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下壩村車營組,氣溫降到4℃。
車院壩露營&&建設現場,一位中年漢子賣力吆喝着:“大夥兒抓緊幹,霜凍馬上到了,別誤了工期。”
一米七的個頭,黝黑的臉龐,一身迷彩罩衣,扛水泥、挖窩子、拌砂漿,真是幹活的好把式。
如果不是一口地道的普通話,很難相信,這個地道的“農民”,就是車營村民口中的“秦總”,57歲的湖北襄陽“候鳥”秦慈坤。
“明年我還來”
車營很小,只是一個鄂西南大山深處的自然村落,面積不過7平方公里,總人口675人。但它名氣很大,是迄今為止“全球唯一探明獨立硒礦床”所在地,也是“中國八大盤山公路”之一的新塘“壁挂公路”起點所在。
秦慈坤,襄陽市一家家紡店的老闆,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是怎樣的邂逅,讓兩者&&在一起?故事還得從1年多前説起。
去年8月,恩施逐漸進入避暑游高峰期,全國各地幾十萬“候鳥”陸續來“棲”。秦慈坤便是這幾十萬遷徙“大軍”中的一員。
經朋友介紹,秦慈坤和妻子潘玉敏把“棲”息地選在大山深處、海拔較高的車營。
蜿蜒盤旋的新塘“壁挂公路”、雲霧繚繞的層巒疊嶂……初到車營,愛好攝影同時也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的秦慈坤,立即被這裡的山水所吸引。
短暫的30多天相處,秦慈坤深刻體會到了山裏人的勤勞質樸——
為了給游客提供更好的“壁挂公路”觀賞視角,村民自發出資出勞在扯根坡開發建設石鷹堡、轎頂山等5個觀景&。
令他感動的是,80歲的村民萬申玉其實患有腿疾,膝蓋骨扭曲,可他爬山砍樹,搬石運砂,幹勁十足,從不喊痛。
60天,8萬元,420個人工,這是村民爬山找水的見證。1公里外的半山腰,有個地名叫龍洞自生橋,這裡常年有一股活水從石岩縫裏流出,清澈甘甜。大傢伙兒放下手中的農活,鑽林子、背砂漿、拖水管……在山腰修建了1個容量10立方米的小水窖,將汩汩富硒山泉水引回了家中。
每一個車營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故事,都讓秦慈坤心底多了一份敬意。
“一定要為這裡做些什麼。”當過兵的秦慈坤,天生一副熱心腸,心裏暗暗想著。
村裏70多歲的龍培喜、王香芝夫妻,一個患糖尿病,一個尾椎骨錯位,為了減輕“後人”負擔,種了10畝烤煙,農忙時節,秦慈坤和潘玉敏便主動為老兩口做飯。村裏很多留守婦女對電商直播感興趣,潘玉敏將自己多年的電商經驗傾囊相授,1個月時間裏幫村民銷售了10萬多元的土豆、黃豆、土蜂蜜;中秋節,秦慈坤買來一大箱月餅,挨家挨戶送給村裏的留守老人……
圖為秦慈坤和妻子潘玉敏與村民交談
秦慈坤、潘玉敏的善心之舉,村民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見到夫妻倆,當季的蔬菜、臘肉,總一個勁兒地往他們懷裏揣。
去年9月5日,秦慈坤和潘玉敏按計劃要回襄陽了。村裏人紛紛趕來送別。拉着鄉親們的手,秦慈坤動情地説:“明年我還來,並且要帶不少人來。”
就這樣,一個嚮往綠水青山,骨子裏有着為民情懷基因的退伍軍人,一群渴望改變,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山裏人,走到了一起。
“只出錢不要股份”
轉眼來到今年5月20日,中午1點,一輛襄陽牌照的房車緩緩駛入車營。
“秦總沒騙我們,他真的回來了。”消息很快在村子裏傳開了。村民圍攏過來,像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拉着秦慈坤的手不願松開。
秦慈坤不僅回來了,他還帶來了100多人的旅游團隊。
100多人,遠遠超出了車營民宿的承載能力。曉琳富硒民宿10間房一下子爆滿,萬光銀家的14間客房也住滿了……村民們眼巴巴地看著剩下的客人去雙河集鎮等地居住。
除了民宿承載能力不足,旅游配套也跟不上,一系列問題和短板開始暴露。下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董魁武多次找到見多識廣的秦慈坤促膝長談,一起想法子、謀出路。
“可以先建設露營&&,成本相對較低,人來了也有地方玩。”秦慈坤説,車營有好山好水好景,有勤勞淳樸、願意改變、願意付出的人,一定能幹出個樣來。
9月,天氣漸冷,“候鳥”們開始陸續“還巢”。秦慈坤卻還忙着帶領村民們遠赴宜昌、荊門,考察民宿産業。
10月23日一大早,一場關於車營民宿抱團發展的院子會在曉琳富硒民宿舉行。
“生態木棧道親近自然,鋼架結構搭建露營&&造價低,承重好。”
“外面很流行泡泡屋、小木屋。”
“我們先湊錢,佔山佔地也算股份,到時候按照一定比例年底分紅……”
圖為泡泡屋
當天,陳天義、黃文保、劉二春、龍曉琳、萬光銀、萬申玉6位村民決定,每人先出資1萬元,修建生態木棧道和露營&&,可最後一算賬,發現修泡泡屋和小木屋又是一筆大投資。
“這樣,我先墊資,認領兩個泡泡屋、一座公廁。”面對村民們的顧慮,秦慈坤先站出來説。
“好!那我認領1號至7號。”“那我認領8號和9號……”大家你一言我一語,8個泡泡屋和4個小木屋很快有了投資人。
“秦總,我們給你記勞入股。”陳天義提議。
“你們的錢來得多難啊,我怎麼能要。”秦慈坤堅定地説,只出錢,不要股份。
“質量把關到底”
在露營&&項目“主管”萬光銀手上,一本皺巴巴的賬本,清楚地記載了項目啟動以來投工投勞的情況。
“2024年11月14日,秦總,一天;龍曉玲,一天;黃文保,一天……”翻開這個賬本,幾乎每天的記錄裏都能看到“秦總”。
圖為萬光銀手裏的“記勞賬本”,“秦總”總是排在每天的第一個
“秦總就是我們的‘軍師’,大事小事我們都要找他商量。”萬光銀説。
對於村民們的信任,秦慈坤絲毫不敢懈怠。他仔細對比施工隊的報價,上網核算價格,每天蹲守施工現場,保證建設質量,“工程雖然不大,還是要按照程序來,質量我把關到底。”
為了最大限度節約開支,技術作業請專業班子,體力活就秦慈坤和村民們自己上。
一個拌砂漿、一個挑砂漿,84歲的萬申陽和萬申玉兄弟倆打好配合。81歲的諶元芝個子瘦小,手中端着撮箕,來往轉運土方,全然忘記了自己是個“老太太”。73歲的龍培喜患有糖尿病,耳朵還有點背,他話不多,一門心思做著手裏的活,時不時拿出家裏的好煙好茶,笑呵呵地給大家分發……
開工的喜訊很快傳遍了新塘鄉。鄉黨委書記袁銘方一個月內3次來到車營,協調政策項目。愛心捐助紛至沓來,“財務主管”張昌柏認真記錄每一筆“愛心賬”:秦慈坤全程參與策劃,義務幫忙;黃文海捐砂1車、水泥50包;張昌穩捐砂1車、水泥30包;在外地打工的孫本松微信轉賬1500元;外小組村民葛賢明捐贈水泥10噸、張昌柏捐贈水泥30包……
10月23日動工,僅用10天時間,170米的木棧道完工。
10月31日,6名投資人又一次按下紅手印,每人出資7000元,補上了修建露營&&的資金缺口。
11月2日,秦慈坤花費3萬多元從上海購買的2組泡泡屋和移動公廁送到了車營,村民們圍攏過來看這幾個“稀奇”玩意兒,心裏更有了底。
11月18日晚,陳天義、黃文保、劉二春、龍曉琳、萬光銀、萬申玉等6人第三次按下紅手印,每人追加投資10萬元,用於車營民宿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人心齊,泰山移。龍曉玲説,計劃春節把泡泡屋和&&建成,利用返工潮進行宣傳。“按照這個施工進度,明年‘五一’就可以試營業了。”
“今年不走了”
做了半輩子生意的秦慈坤,這次註定要做一次不划算的“買賣”了。前前後後,他已墊資7萬元左右,“泡泡屋將來有了收益,全歸村裏”。至於墊的錢,什麼時候還、怎麼還,秦慈坤沒想過、沒問過。他説:“收不回來就當捐款了。”
對於秦慈坤墊資購買泡泡屋和公廁、義務投工投勞的決定,潘玉敏毫無怨言。
在丈夫忙着為建設露營&&跑前跑後的同時,潘玉敏也沒有閒下來。她今年帶來了3&&腦,自費購買包裝壓縮機,手把手教龍曉琳、劉二春、譚蘭菊、楊宗梅等村民直播帶貨。在她的幫助下,今年村裏又賣出了10萬多元的農産品。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大山裏的車營,潘玉敏幾乎每天都要在抖音上發布關於車營美景美食、風土人情的短視頻,目前已經積累了1200多個粉絲。
這幾天,村民們正忙着殺年豬,趕制臘貨,希望在她的幫助下衝一波“年貨節”。潘玉敏與大家約定:“老規矩,收益我分文不取。”
最近,秦慈坤又墊資1萬多元,買了300多斤包谷酒和好幾種可食用藥材,為明年的新民宿開業做準備。
村民劉二春對未來滿懷憧憬:“我們還要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堇葉碎米薺種植,打造游客共享農場,發展綠色養殖業、電商産業園,讓車營一年變個樣。秦總,這些事還要你幫忙拿主意,可不能走哇。”
“今年不走了,留下來過年。”秦慈坤爽快地答應説。(趙盛迷、易威、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