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19日電 題:鄂豫陜三省一家親 交界地三區縣攜手謀發展
連迅、李尚菲、王曉凡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至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跨省公交16日正式開通。新華網發
11月16日上午10時許,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至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跨省公交開通儀式在淅川縣荊紫關鎮三省交界界碑處舉行,鄖陽區至淅川縣3條跨省公交線路正式開通運行。
當天雖然下着小雨,但擋不住乘車人的熱情,首批20多名乘客乘坐62路跨省公交先後到達目的地。“乘坐跨省公交可以從鄖陽直達荊紫關,以後回家方便多了。”經常往返鄖陽的荊紫關鎮村民劉有為説。
據悉,本次跨省公交開通了62路、43路、44路3條線路,前兩趟是從鄖陽區長嶺客運站發車到淅川縣的荊紫關鎮、滔河鄉,後一趟是從鄖陽區梅鋪鎮發車,經淅川縣滔河鄉到梅鋪鎮曹西溝村。三條線早晚各一班,票價實行分段計價,提供打折服務,65歲以上老人可辦理鄖陽區“老年卡”享受免費乘車。公交沿線累計設置站點142個,累計行程約165公里。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至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跨省公交16日正式開通,首批20多名乘客順利到達目的地。新華網發
“此次3條跨省公交專線的開通,改變了以往兩地居民需要在鄂豫交界處換乘的歷史,大大節省了大家出行時間。”鄖陽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國軍説,今年以來,為積極服務全域旅游示範區建設,鄖陽與淅川多次協商,綜合客流、安全運輸等實際,最終科學規劃3條跨省公交專線。未來,鄖陽區還將適時開通至陜西商南縣的省際公交。
湖北鄖陽與河南淅川、陜西商南三地地緣相鄰、根脈相連、發展相通。近年來,三地不斷加強跨省協作、互流互通,共謀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由鄖陽區、淅川縣、商南縣共同舉辦的“送崗位進鄉鎮”招聘會在淅川縣荊紫關鎮舉辦,三地協同推動人力資源合理有序流動,促進高質量就業。招聘會上,三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50余家重點企業提供機械加工、電動縫紉、香菇栽培與管理、襪業編織與整形等崗位3000余個。近百名“就業先行官”現場提供就業指導服務,招聘會同時開通“線上、線下、網絡直播”三位一體招聘形式,100餘人達成就業意向。
鄖陽區、淅川縣、商南縣三地聯動開展專場招聘促進就業。新華網發
鄖陽區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鄖陽區、淅川縣、商南縣三省交界地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隨着鄖陽區汽配加工和與之相配套的新能源産業等206家規上企業興起,工人需求量大增。同時,鄖陽區“菇業、襪業”等富民産業蓬勃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用工量也不斷提升,困擾企業“招工難”問題日益凸顯。為此,鄖陽區加強與淅川縣、商南縣溝通交流,簽訂《勞務協作協議》,加強協同合作,促進毗鄰地區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服務廣大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助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近年來,鄖陽區、淅川縣、商南縣三地還不斷加強文化交流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文旅産業發展。今年5月1日,以“三省靈秀地 魅力天驚洞”為主題的鄂豫陜三省首屆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節在鄖陽區白浪鎮楊溝村天驚洞游客服務中心廣場開幕。文化旅游節上,河南豫劇《朝陽溝》選段、鄖陽四六句《鄖陽是個好地方》等富有省域特色的文藝節目先後上演,現場高潮迭起,贏得觀眾陣陣掌聲。當天還舉行了三省農特産品展銷會,吸引鄂豫陜三省近2000名群眾前來觀展。
鄖陽區、淅川縣、商南縣三地開展多種活動,加強環保宣傳,共護丹江口水庫一庫碧水北送。新華網發 曹忠宏攝
丹江發源於商洛市西北部的秦嶺南麓,流經陜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漢江交匯,注入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共同位於丹江口庫區的鄖陽區、淅川縣、商南縣加強合作,開展多種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環保意識,共護一庫碧水北送。三地還圍繞治安聯巡聯防、信息聯通聯暢、事件聯動聯處,建立健全常態化聯席會議機制,進一步發揮水質安全保護共治合力,提升水環境治理效能。“鄂豫陜三省一家親。交界地三區縣不斷加強交流協作,為當地鄉村振興及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活力。”淅川縣荊紫關鎮黨委書記馬翔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