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15日電(記者喻珮)中國“文學之鄉”授牌儀式暨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惠民演出活動近日在湖北英山舉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徐貴祥向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頒發“文學之鄉”金色牌匾。
這是中國“文學之鄉”的接力棒首次來到湖北,也是英山繼中國茶葉之鄉、中國藥材之鄉、中國漂流之鄉、中國溫泉之鄉等,獲得的又一“國字號”殊榮。
在此之前,英山縣接連啟動慶祝中國“文學之鄉”授牌系列活動——以打造“書香英山”和弘揚“畢昇精神”為主題的英山首屆畢昇書展,與山城百姓見面;《尋找畢昇》《鳳凰琴》《姐兒》等獨具英山魅力的文化小劇,讓廣大觀眾領略英山厚重的文學氣息。
11月9日上午,集文學展示、交流、體驗於一體的全國首家縣級文學館---英山文學館開館。揭牌儀式上,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向英山部分學校、社區、文學館、鄉村等地捐建10所育才圖書室,共捐贈圖書5萬餘冊,總價值250多萬元。英山縣文學之鄉研學之旅踩線活動同時舉行,18家省內外旅行社代表受邀來到烏雲山茶葉公園、孔家坊鄉父子嶺小學、畢昇紀念園等地,深入了解英山資源稟賦、功能設施、文旅文創等情況,搭建對接&&,積極洽談合作。
同日,大別山文學聯盟成立大會在英山縣召開。該聯盟由湖北英山、安徽桐城、河南羅山等地共同倡議發起,已吸納32家理事單位,旨在加強大別山地區文學交流、培養優秀文學人才、推動地區精品文學創作傳播,助力大別山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英山縣是文學創作的沃土。”徐貴祥談及對英山縣的印象時説,英山是一個英雄之鄉,在革命時期是鄂豫皖紅色根據地的中心。來到英山,就會感到一種浩然的英雄之氣,也洋溢着文學之氣。
英山地處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主峰南麓,是鄂豫皖三省邊境的腹地中心,江淮文化、吳楚文化在此交匯,自古崇文重教,歷代英才輩出。新中國成立後,英山在全省縣級率先成立文聯、作協組織。七十年來,該縣始終將文學事業作為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持續推進,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舉起森林般的手,制止》《第九個售貨亭》《鳳凰琴》等一部部經典作品接連問世,特別是熊召政的《張居正》和劉醒龍的《天行者》相繼斬獲第六屆、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兩位茅獎得主同一故鄉”成為星耀荊楚的文學名片。
“我們將以‘文學之鄉’授牌為契機,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發揮人文優勢,推動文藝繁榮,建設文化強縣,奮力譜寫三鄉創新發展的新畫卷。”鄭光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