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建造師論壇現場
新華網武漢11月12日電(連迅、趙晴晴)第二屆建造師論壇11日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等400餘人圍繞“科技賦能 智能建造”主題,探討智能建造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與推廣,助推建築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智能建造不僅體現了科技創新力量,更是我們對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茅為中説,智能建造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化建造技術深度融合,可以提升建築提升生産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質量與安全。智能建造是實現建築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可以借助科技創新,推動建築業的生産方式與産品服務實現數智化變革,構建綠色、智能、可持續的建築産業體系。茅為中提出,在推進智能建造過程中,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體系,強化&&支撐,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力度。建造師作為行業先鋒,更應積極踐行智能建造理念,推動新技術和新産業落地應用。
近年來,湖北省圍繞做大做強建築産業目標,以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系統梳理産業鏈上、中、下游的優勢、短板,針對性揚長補短,推動智能建造産業加速發展。特別是在智能製造裝備産業規模日益擴大基礎上,湖北省聚焦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研發了鋼筋折彎機器人、混凝土自動振搗與傳輸機器人、測量機器人、履帶抹平機器人等10余種智能機器人,研發了裝配式造樓機、高鐵接觸網、40米箱梁運架一體機“崑崙號”、智能振搗車等一系列智能工程裝備,大大提高了建築施工效率和工程質量。
湖北省建築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萬應榮説,湖北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建築工程領域應用,致力於建築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搭建智能建造供應鏈,加強科技協同支持智能建造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建設。“希望政企雙方能夠進一步加強合作,不斷探索智能建造標準化建設,加強行業深度融合,推動跨領域教育合作,形成全産業鏈協同發展新格局。”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於曉明強調了數字化工地建設的核心價值。他説,數字化工地借助數據驅動和人工智能技術,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管理,並最終積累數據資産,促進建築行業高質量發展。他介紹了廣聯達公司構建的“一橫一縱一AI”數字化基礎架構,詳述了其在鋼筋、模板、勞務、塔機、物資等關鍵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建議建築企業選擇合適的數字化賦能夥伴,共同構建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與會嘉賓參觀武漢三鎮中心工程項目現場
當天,與會嘉賓還現場觀摩了武漢三鎮中心工程項目現場。武漢三鎮中心工程項目由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總建築面積46.18萬平方米,是國內鮮有的臨江臨地鐵的超深基坑項目。項目基坑採用地下連續墻施工+等厚度水泥土攪拌墻TRD工法雙落底+四道鋼筋混凝土支撐維護體系,施工過程採取超深超重地連墻+TRD工法雙落底施工技術、基坑開挖施工的數值模擬與方案優化技術島盆結合技術、複雜內支撐主動控制施工技術、緊鄰地鐵隧道三向卸荷深大基坑變形全自動監測技術、既有盾構隧道糾偏等技術創新,可有效地保證基坑施工及地鐵運營安全,為類似項目提供了很好借鑒。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華中分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建林&&,武漢三鎮中心項目大量運用最新科技手段,是智能建造成果的集中展示。未來,中建八局將繼續緊跟國家戰略,積極探索智能建造新模式、新路徑,打造智能建造新高地,助力中國建造行業加速轉型升級。
本次論壇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湖北省建築事業發展中心、武漢市綠色建築發展促進中心指導,湖北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協會、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漢大學、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