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新”看交投|看“數智雲”武裝起來的“雲上高速”-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4 11/11 20:00:15
來源:新華網

一路向“新”看交投|看“數智雲”武裝起來的“雲上高速”

字體:

  近年來,隨着智慧雲艙、數字孿生、雲控&&等關鍵子系統的成功部署和調試及運用,湖北省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系統正大步邁進智慧2.0時代。一條“數智雲”武裝起來的“雲上高速”,在18.59萬平方公里的沃土上逶迤前行。

  從人工到智慧雲艙:“雲上”運營更便捷

  圖為工作人員在雲艙內通過可視對講方式與司乘人員進行遠程在線交互。新華網發 吳迪攝

  “手機掃碼支付怎麼掃不上?”11月8日上午7時,在G50滬渝高速紅花套收費站出口,一輛小型客車司機按下自助繳費機器人的求助按鈕。立刻,17公里以外的翻壩高速點軍收費站智慧雲艙內的雲坐席操作員,通過遠程可視對講與其通話,指導司乘正確操作。約20秒後,司乘成功繳費並駛出收費站。

  今年4月底,湖北交投宜昌運營公司建成湖北省內首個“現場無人值守+雙層智慧雲艙”的跨路段跨站所智慧收費系統並投入使用。該系統可實現動態獲取通行數據、實時監控全站狀態、遠程處置車輛特情等功能。各類智慧化設備一鍵集成,實現司乘人員“5秒上站、20秒下站”,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在湖北交投京珠運營公司武漢西管理所,採用“ETC 預交易+全域監控+快速放行”智慧收費系統後,ETC車輛在進入匝道合流區時可提前進行預交易,交易準確率達99.9%以上,單條車道平均通行效率達到4.4輛/分鐘,較傳統收費站通行效率提升45%,過往司乘實現無感暢行。

  從人查到“AI”巡檢:智慧養護更高效

  圖為搭載北斗高精度定位的AI巡檢車。新華網發 吳迪攝

  “以前有情況,馬不停蹄地往現場趕,現在‘千里眼’實時就能知道現場情況,AI和機器人還能給我們打配合……”智能檢測公司工程師楊峰説,現在一群特殊的“路橋醫生”前來助陣,組成 了“水陸空”全域檢測養護的強大陣容,高速公路養護實現了從“應急搶修隊”到“精準養護師”的蝶變。

  橋梁智能檢測無人機輕鬆抵達檢測死角,為橋梁檢測開啟“上帝視角”,解決了跨江跨峽谷大跨橋梁難以抵近檢測的養護痛點。“登峰號”橋梁爬索檢修機器人,在斜拉橋索上靈活爬升,單機組作業效率可達10—15根/天,與傳統挂籃檢測2—3根/天的檢測效率相比提升80%。

  智能預警機器人“大眼萌”可以實時監測250米範圍內的車輛,通過語音為高速佔道養護施工“站崗”護航。智能AI巡檢車自動檢測記錄路面裂縫、護欄損壞等病害,並將數據精準歸集傳輸至智能AI巡檢系統,實現多維度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展示,自動檢出率達85%以上,整體識別精度可達95%以上,為道路病害排查裝上“智慧眼”。

  今年8月以來,麻武高速還試點實施了數字化樁位信息牌。信息牌上附有“掃碼服務”二維碼,故障車輛可通過掃碼獲取並報送求助地點信息,及時得到應急處置提醒等,大大提高了救援服務效率和精準度。

  除陸路外,水下機器人也是波濤之下的“探險家”,可化解涉水橋墩基礎檢測難以抵近的養護難題,目前已圓滿完成漢江特大橋、香溪河大橋、浠水大橋樁基水下“體檢”。

  2023年4月至今,智能養護巡檢系統已在湖北交投集團9家運營公司48個綜合巡檢辦,累計逾3.5萬公里高速公路,咸寧市G107、潛江市G318國道等累計逾500公里地方公路進行了試點應用。

  從人盯到“畫像”:“最強大腦”更迅捷

  圖為湖北交投智慧調度中心,可接入全省6000多公里高速路段及1.5萬餘路監控視頻圖像,實現路網態勢全感知。新華網發 吳迪攝

  湖北交投集團開發建設的全省高速公路智慧養護管理&&它已成功上線運行一周年,成為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最強大腦”。這個“大腦”打破信息數據壁壘,推動信息共享、數據互通,把路況信息、收費運營、養護等業務統一在這朵“雲”上。

  目前,該&&接入15000多個視頻探頭,覆蓋全省6000多公里的高速路段,實現了對收費站、重點路段、重要橋隧等區域的實時監控,借助1500余路道路高清視頻資源,實現了對路網、氣象、安全、事故事件等態勢的全感知。

  該&&還依託大數據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對通行省內路網的車輛構建了立體的“車輛畫像”。目前,已完成2170萬輛車的“畫像”,實現對通行車輛基礎信息、通行路徑、駕駛行為、風險等級等多個維度分析,為精細化運營提供決策輔助,為個性化出行服務、路沿增值業務開發和高速公路數字資産運營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楚道通四海,走向“數智雲”。下一步,湖北交投集團將持續探索創新,以更先進的技術、更高效的管理、更優質的服務、更安全的保障,讓“雲上高速”從概念變為現實,護航廣大人民群眾更好、更舒適地走向“詩和遠方”。(吳迪、張鈺妍)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