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起,湖北省恩施市積極探索農村福利院“市級直管”改革,統籌福利院綜合資源,優化區域布局,成立了國有企業“硒都健康養老公司”負責統一運營。
據了解,從恩施市三岔鎮農村福利院起步,到板橋鎮和恩施大峽谷風景區農村福利院整合收官,最早改革的福利院已運行1年多,最晚的也有大半年時間。綜合運行結果表明,恩施市12家農村福利院養老服務正在從過去的溫飽型、封閉型、粗放型和分散型,向幸福型、開放型、品牌型和集約型跨越。
圖為護工帶領院民做健身操。新華網發
76歲的院民李成俊,曾經是位民辦老師,琴棋書畫樣樣都愛好。“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他,在恩施市白楊坪福利院生活了近20載。“過去政府提供我們養老,現在還想方設法幫助我們院民‘享老’,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了……”他樂呵呵地説,談變化,全院60個院民數他最有發言權。
從事多年院民服務的廖康煜説,改革後,他與身邊的絕大部分同事仍繼續留在福利院上班,工資待遇還上浮了不少,加之有了勞務派遣身份讓他們更加有了歸屬感。與過去鎮政府的公派院長不同,白楊坪福利院院長於海波由硒都健康養老公司選派,他説:“平時接受公司培訓和與其他院際間交流機會更多,開放辦院越來越有信心。”
圖為小志願者參加服務院民活動。新華網發
民政部門數據顯示,恩施市現有集中供養院民600餘人,分散供養的有3000餘人。以往,該市福利院運維主要是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委託六七家市場主體經營,除服務質量上參差不齊外,消防安全、衞生健康等日常監管相對繁雜,尤其是財務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
“過去對農村福利院的監管,鄉鎮政府、民政部門常常‘兩管兩不全’,處在尷尬的境地。”恩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市級直管後,民政部門將持續優化養老營商環境,讓國有企業更好地肩負起社會責任。
對農村福利院日常運營,如何接得住,還要服務得好?恩施市硒都健康養老産業有限公司經理康忠正介紹説,在總結以往服務經驗基礎上,企業也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包括各個福利院生活物資在公司智慧採購&&“下單”,公司每週二次統一配送,後勤保障上實現降本增效。
養老服務,尤其是社會供養服務任重道遠。恩施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在七里坪、芭蕉、龍鳳壩和崔家壩“東西南北”四個片區原農村福利院基礎上,將籌資1.5億元新建4個功能完備、布局合理、覆蓋全市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養老床位共800張,全面承接農村供養人口轉移。(張紅梅、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