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一束“光”破雲而出、獨樹一幟。今年1—9月,全市光電子信息製造業産值超3000億元,同比增長15.2%,拉動規上工業增長4.4個百分點,增速和貢獻均位居工業各行業首位。
電子信息製造業規模大、技術更新快、産業鏈帶動作用強,是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行業之一。武漢市經信局電子信息産業處主要負責人介紹,面向先進半導體、新型顯示、先進計算等方面的集成電路、顯示面板、服務器智能終端等幾大板塊,轉型升級增長趨勢明顯,海微科技、長江計算等企業增長顯著。
中國光谷。高勇 攝
■海微車載OLED零件出貨量佔全球四成以上
今年,武漢海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微”)和杜比實驗室、京東方一起,推出了一款滿足全球頂尖視頻標準杜比視界要求的15.05寸OLED中控屏。該産品被用於向國外一些知名汽車設備製造商進行杜比視界的深度宣傳與推廣。
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鏈上,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已成為國內排名前五的智能座艙顯示産品供應商,與東風、蔚來、理想、上汽、五菱、吉利、奇瑞等車企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産品和服務已經從車載顯示屏、AI助手、全數字音頻、智能表面等汽車零部件領域擴展到座艙域控制器、跨域控制器等設備體系。企業提供的數據顯示,海微車載OLED零件出貨量全球佔比超四成。
“武漢在全球城市中較早布局車載新型顯示,通過創新突圍,海微相繼開發出全球首款車規級Mini LED背光顯示屏和柔性顯示屏等多項突破性産品,在激烈競爭中找準清晰的規劃和節奏,堅定創新。”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微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穩健增長,同比增長約48%。
武漢市經信局電子信息産業處主要負責人介紹,光電子信息産業異軍突起,與武漢長期重點發展光通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信息網絡等産業密切相關,是城市與企業深耕産業土壤的結果。同時,武漢支持企業研發創新,引導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應對新興熱點技術的配套支撐能力,不斷提升産品供給水平,海微、武漢華星光電等新型顯示企業在全國率先讓最新技術“上車”,就是“耐心”播種的結果。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工程師展示國內首款110GHz電光強度調製器,該産品核心芯片和零部件已全部國産化。高勇 攝
■ 長江計算營收近半來自人工智能領域
除了長期耐力,武漢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和爆發力也不錯。武漢市經信局電子信息産業處主要負責人介紹,數字經濟浪潮下,AI、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質生産力發展步伐加快,作為關鍵支撐和活躍力量的電子信息産業也展現出強勁活力,帶動行業整體運行態勢持續向好。以人工智能為例,武漢企業積極搶市場、搶訂單。
作為全國計算領域整機龍頭企業,武漢長江計算科技有限公司為智能算力集群提供支撐能力。企業總經理彭海波介紹,前三季度營收已超40億元,近一半營收來自人工智能領域。
再如光迅科技多個方案的800G高速光模塊,能為面向AI等應用的智算中心建設夯實基礎,今年逐步上量,供不應求。該企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3.78億元,同比增長24.29%。其中,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高達49.99%。
據了解,前三季度,武漢電子行業增長迅速,智能手機、鋰離子電池、平板電腦、集成電路圓片産量也都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李佳 武經宣 李歡 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