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夢——萬里茶道湖北鶴峰段的申遺之路-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4 11/04 19:35:41
來源:新華網

古道新夢——萬里茶道湖北鶴峰段的申遺之路

字體:

  圖為宜紅古茶道鶴峰段陳列廳

  清晨,“中國最美茶園”木耳山雲霧涌動,萬畝茶田層疊,“萬里茶道發源地”石碑矗立其中,引人注目。

  在歲月的長河中,萬里茶道宛如一條熠熠生輝的絲帶,串聯起中國與世界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湖北鶴峰段則是這條紐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今年7月,中國區萬里茶道申遺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鶴峰段作為萬里茶道上的瑰寶被寫入中國區預評估文本,成為中國區49個重點遺産點之一。隨着申遺工作推進,萬里茶道鶴峰段的歷史文化遺産正在走向世界舞&。

  歷史悠久的鶴峰茶

  據記載,西晉以來,鶴峰就一直有茶葉生産、貿易的歷史。容美土司時期,“容美峒茶”因選材精良,製作精細,為綠茶上品,而被用於朝貢,又稱“容美貢茗”“容美茶”。茶葉,通過土司修建的道路運往容美境外。

  光緒年間,廣東籍商人為往歐美銷售紅茶而到鶴峰採辦茶葉,因相中鶴峰茶品質,便自辦茶號“泰和合”等,引進茶師在當地傳授紅茶製作工藝,促使鶴峰茶園面積大增,紅茶貿易空前昌盛。

  據《鶴峰縣誌》記載:“邑自丙子年(1876年)廣商林子(紫)宸來州,採辦紅茶。泰和合謙慎安兩號,設莊本城、五里坪,辦運紅茶,先後在鶴峰進行綠改紅,載至漢口兌易,洋人稱為高品。”

  鶴峰地處武陵山腹地,山深林密,彼時交通不便。“泰和合”茶號粗製的紅茶産量不斷增加,光靠肩挑背馱難以外運。為了解決運銷難題,“泰和合”主管捐資改修了土司時期的路網,並鋪砌了能過騾馬的石板路。此外,為方便人、騾馬食宿,沿途還設立了客棧。

  據《鶴峰縣誌》記載:“為方便集並調運,‘泰和合’在縣城和五里坪設轉運站,並出鉅資維修,擴建太平鎮至湖南石門縣境長達300多公里的騾馬大道,促進了湘鄂邊境商品流通。”

  此後,鶴峰茶業又經歷了本土發展,涌現出張佐臣、夏承德等一批本土茶葉企業家,紅茶産量和品質大幅提升。

  據《鶴峰縣誌》記載:“本縣茶葉為地方唯一外銷貨品,其産量在清末民初已達百萬餘斤”。

  彼時,鶴峰茶沿着萬里茶道銷往俄羅斯、歐洲等地,香飄海外。鶴峰,也成為萬里茶道的重要茶源地之一。

  遺産點的保護與傳承

  “小時候,我就跟着大人在茶園裏採茶。當時的茶道還是一條狹窄的山路,但茶葉就是通過這條路走向了世界。”今年60歲的龔明才是鶴峰縣宜紅茶非遺傳承人,家族四代都從事茶葉産業相關工作,見證了茶馬古道的興盛衰落。

  如今,這條古茶道遺址沿途設置了多個標識牌和介紹牌,方便游客了解、參觀,茶道上的歷史痕跡依然清晰可見。

  據調查,鶴峰縣境內現存茶道5條,總長330余公里。其中,完整茶道90余公里,保存較好的石板路面及石&階道路總長約28.5公里。茶道沿途存有古茶園、古驛站、古騾馬店、古橋梁、茶號、水井等重要遺産遺址,它們不僅見證了茶文化的繁榮,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和商貿交流情況。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鶴峰縣採取了多項措施,編制印發《鶴峰縣萬里茶道遺産保護管理規劃》《鶴峰縣古茶樹(園)資源保護措施》等文件;邀請大批專家、學者對遺産點進行調查和評估,並制訂相應保護方案。此外,在保護文物本體的同時,鶴峰縣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加強遺産點日常巡查和維護工作,確保文化遺産的安全和完整。

  不僅如此,鶴峰縣還通過建設茶文化陳列館、茶文化陳列廳等,不斷加強宣傳推廣,展示鶴峰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和獨特魅力。

  同時,為了更好地統籌資源,鶴峰縣委、縣政府成立申遺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立鶴峰縣文化遺産管理中心,負責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利用工作。

  “希望能進一步提高遺産遺址的保護等級,為遺産遺址保護帶來更多資源和關注,更好地實現保護傳承。”鶴峰縣文化遺産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田學江&&。

  古茶道上的新希望

  萬里茶道鶴峰段遺産點眾多,其中以南村村古茶園與古茶道最具代表。南村村古茶道總長約3公里,沿途分佈着余家橋、二房橋等8座古橋,大木坪紅茶號、龔家茶號等4處茶號,以及多處驛站和古茶園。

  2014年,萬里茶道申遺工作啟動。作為其中的重要節點,鶴峰段於2016年開始其申遺之路,南村村是重要推薦點。

  幾年來,鶴峰縣委、縣政府先後統籌資金2500余萬元投入文化遺産保護和申遺工作中,並與武漢大學、三峽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了一系列考古發掘、文化研究等工作,為申遺提供有力的學術支撐。同時,鶴峰縣委、縣政府積極申報相關項目,爭取國家文物局和省級文旅部門的支持和指導。

  經過數年努力,鶴峰段的申遺工作一步步實現突破。2019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將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鶴峰縣南村村遺産點為重點推薦點;2022年回顧性評估中,南村村遺産點被確定為22個優選遺産點之一。

  “我們不僅要保護好這些遺産遺址,更要讓它們活起來、傳下去。”鶴峰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如今,鶴峰縣正積極探索茶旅融合發展模式,通過舉辦茶商大會、茶旅體驗等活動,吸引更多茶商、游客來到鶴峰、了解鶴峰。

  古道悠長,茶香依舊。如今,鶴峰茶仍然深受市場喜愛,並乘着“一帶一路”的東風飄香海外。2023年,鶴峰縣出口茶葉9076噸,佔湖北省茶葉外貿總量的38%;2024年,鶴峰縣茶葉出口額預計達到5000萬美元。

  昔日的茶馬古道又煥發勃勃生機,成為鶴峰縣的一張亮麗名片。(廖原)

  圖為茶馬古道鶴峰段張爺橋

  圖為連三坡石板茶道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