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邀請湖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荊州市農業農村局、長江大學、荊州農科院等單位專家來到松滋市,實地觀摩棉花輕簡高效生産技術示範。
專家們來到松滋市八寶鎮白水淌村的一處400多畝的棉花種植示範地裏,只見一台高約4米、寬近2米的自走式圓捆打包棉花收貨機在棉田來回穿梭,把一壟壟雪白的棉花“吞”進鬥廂,最後“吐”出一捆重量可達1.2噸的棉包。示範田在荊州首次實現了棉花種植、耕種、管收機械化,種棉不再需要“人海戰術”。
按照以往種植棉花經驗,每到棉花成熟季節,都需要大量人工來采收棉花。隨着農業技術發展,荊州市棉花種植已開始走向機械化。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八寶鎮白水淌村棉花種植示範點,採用的是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的棉花輕簡高效生産技術,今年在全市已推廣1萬多畝。
據介紹,八寶鎮白水淌村棉花種植示範點種植的棉花是通過國家審定的新品種“華棉2270”,從播種到吐絮僅需100天左右,結成的棉花通透性好、爛花少、結鈴期集中,適合機採集收,符合長江流域小麥和油菜收穫後直播要求。該品種成熟後的棉花可直接採用機械採摘,每台棉花收貨機作業效率可達到每小時22畝左右,與人工相比效率提升100倍以上,大大地降低人工成本,增加種植效益。
2024年,湖北省棉花種植約152萬餘畝,其中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種植面積達到41萬餘畝,比上年增加10萬畝。參加本次活動的專家&&,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成功經驗為增加農民收入拓寬一條新路子,值得進一步推廣。(楊佳慶、寧茹)
【糾錯】 【責任編輯:連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