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丨“礦冶之城”湖北大冶向“綠”而行-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4 10/29 09:32:26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丨“礦冶之城”湖北大冶向“綠”而行

字體:

  新華網武漢10月29日電(劉曉麗、柏薔薇、喬綺曼)金秋時節,走進大冶金湖生態園,滿眼綠樹依次排開,一片片粉黛亂子草迎風輕拂,游人穿梭其間。這裡原是一處尾礦庫,經生態修復治理後,礦區變身景區。

  “千年銅都”“礦冶之城”湖北大冶市,近年來關停境內大大小小露天礦坑和“五小企業”,開始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圖為大冶金湖生態園。新華網發

  綠色智慧開採 礦區變了新模樣

  “天地一洪爐,舉世無雙冶”。大冶境內礦脈綿延,擁有銅、鐵、金、銀、鉬、煤等42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産。長期大規模、高強度的採礦和冶煉,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留下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破壞的窘境。

  銅綠山礦是大冶老牌礦山,歷經4期建設,從最初露天開採,到露天井下聯合開採,再到全面轉入井下開採,開採方式歷經多次調整。

  據介紹,銅綠山礦採用生産成本高的充填採礦法“無廢開採”,生産過程中廢石和尾砂全部用於井下充填和露天轉地下防治水工程,生産過程中的水100%循環利用。同時,銅綠山礦排土場和尾礦庫經過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後,已成為綠草茵茵、景色優美的草場。

  “開礦不見礦,礦在綠中藏”,位於大箕鋪鎮大山深處的大冶市付家山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礦業公司。

  圖為付家山綠色礦山。新華網發

  付家山礦石富含鎢、鉬、銅等多種有價金屬,選礦分離工藝複雜。付家山礦業投資3000余萬元,開展選礦污水處理後回水利用工藝流程技術改造,打造佔地面積5000余平方米的污水處理系統,每天可處理8000噸水,提高産能的同時實現零排放。

  在武鋼資源集團金山店礦業有限公司地下近500米採礦現場,“寶羅機器人”在巡檢作業,地面智慧礦山管控中心,機器人操作手張劍通過5G數字&&遠程監控。

  張劍説:“以前我們有150個操作點位,手動開啟設備,現在通過寶武工業互聯網&&,減少了60個班組。”

  在湖北三鑫金銅股份有限公司選礦車間,車間副主任張虎介紹:“我們精簡了大型設備數量,對流程縮減優化,通過藥劑自動添加及浮選液位自動控制,基本實現無人操作。”

  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在大冶,採礦變得更安全、更智慧了。

  技術改造升級 催生傳統冶煉新動能

  來到國家級“綠色工廠”鋁型材生産企業湖北華力科技有限公司,園區綠意蔥蘢,環境優美。

  近年來,為實現綠色生産,華力科技不斷加大投入,升級生産設備,並引入價值1000余萬元的雙式爐。

  華力科技熔鑄車間主任曹東棟説:“過去工廠大多使用單式爐,原材料不經篩選直接加工,粗放型生産不僅能耗高、粉塵大,成材率也低,雙式爐則通過主副兩個熔制爐,將原材料破碎篩選後再投爐生産,不僅減少污染排放,還大幅節約成本。”

  目前,華力科技生産每噸鋁棒消耗的天然氣降低16%,燒損率從3%降到不足1%,成材率提高5%,含鐵量從0.5%降到0.2%,每年可節約成本1000余萬元。

  大冶市新冶特鋼有限責任公司在原大冶鋼鐵廠基礎上招商引資改制擴建而成,是一家集鋼鐵冶煉、鋼管、優鋼棒材、優特大圓坯軋製於一體的長流程民營特鋼企業。

  圖為新冶特鋼車間內。新華網發

  為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今年以來,新冶特鋼擬投資5.6億元新建餘熱余氣發電項目、變電站項目、儲能系統項目、光伏發電項目以及無縫鋼管140改造項目。在不新增鋼鐵産能産量前提下,新冶特鋼將原無縫鋼管廠φ140機組生産線升級改建成φ140和φ108雙線機組,增設擴管線,增加産品規格,延伸工藝鏈條。

  “改造後,我們産品型號更多元化,更符合市場需求。”新冶特鋼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打造産業鏈 礦業煥發新活力

  去年10月,黃石地區首個集礦産品加工、倉儲、物流、貿易於一體的綠色環保産業園眾冶礦産品循環産業園一期在大冶陳貴鎮建成。

  圖為眾冶礦産品循環産業園。新華網發

  據悉,大冶有上百家小型礦加工貿易企業。産業園建成前,各企業四處收購礦源,露天加工,“多、小、散”,行業內卷嚴重。現在,通過搭建倉儲、物流、交易和檢測&&,園區企業可享受全流程服務,不用露天選礦配礦,且搭上園區污水和固廢處理設施的順風車,極大減少污水、粉塵污染。

  産業園投資方大冶市眾冶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石新年介紹,運營僅一年,産業園已吸引18家冶礦企業、1家國企檢測機構和1家智慧物流企業落戶。今年5月,産業園二期開工建設,涵蓋銅、鐵礦産品的破碎、雷磨及物理加工,銅熔煉項目和城市礦産項目等三大板塊,全部建成投産後,預計年産值可達200至300億元。

  去年,湖北省地質局一大隊以大冶銅綠山礦田為重點,在銅綠山、雞冠咀、石頭咀等礦床地下1000米至1500米勘查深度中均發現厚大富銅富鐵礦體,在龍角山地區累計查明鎢礦達10萬餘噸,在賀家鋪、石擔山、鳳頭地區發現多條金礦體,並提交1處全國最大石灰岩礦産地和2個大型硅灰石礦。

  大冶市相關負責人説,大冶將立足自然生態稟賦,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優化産業結構,努力實現從“一礦為主,工業獨大”到“三産並進,多業支撐”格局。

  “藏”在城市中的礦山。新華網發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