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兒子想您了,您去世的時候我還小,沒見過您的模樣是我最大的遺憾,今天終於見到了。”在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湖北省陽新縣委宣傳部同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一道來到富池鎮小雅村,把烈士柯道生的畫像送到家屬手中。端詳着父親的畫像,95歲老人柯亨明淚眼婆娑。

據記載,烈士柯道生1930年被敵人逮捕,面對嚴刑拷打,柯道生寧死不屈,英勇犧牲。當時,柯亨明只有1歲多,他對父親的樣子印象十分模糊,但父親的革命精神卻一直激勵着他。柯亨明成年後入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多次榮立戰功。
“小小陽新,萬眾一心,要糧有糧,要兵有兵”。這首歌謠,道出了陽新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貢獻。陽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柯良介紹,陽新縣有約20萬名革命先烈犧牲,其中,有名有姓、在冊記錄的烈士11238人。受歷史條件限制,大多數革命烈士在犧牲前未能留下照片或畫像,成為一大遺憾。
為讓後人更好銘記烈士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2023年,陽新縣有關部門從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展館中,選取一些無照片烈士,開展為烈士畫像工作。
柯良説,當地組建了由歷史、藝術、心理、生物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專業人士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先收集烈士的文字記載、遺物、畫像及直系親屬的樣貌等信息,再結合歷史資料和時代背景,利用數字化技術,重建烈士面容和形象。烈士畫像作為一種載體,有助於傳播烈士的故事和精神,增強社會各界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目前該縣已按計劃為第一批378名烈士完成畫像工作,包括陽新籍烈士114名以及曾在陽新地區參加過戰鬥的江西、湖南、河南、山東籍烈士264名。下一步,還將繼續開展烈士畫像工作,復原更多烈士的相貌。(記者王自宸)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