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水利重點科研項目多項,參與湖北重大調研課題多項,牽頭起草湖北省級標準多項,形成科技成果近20件,國內外發表50余篇論文......他是湖北省水利廳大別山區“博士+”服務團團長,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生態與水土保持研究所牽頭負責人楊偉。
圖為楊偉和團隊成員討論丹江口水庫庫區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圖。新華網 陳周璇 攝
近年來,楊偉主要從事水生態與水土保持科學研究及相關應用推廣工作,編寫了湖北省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規劃、水土保持科技發展規劃、智慧水土保持建設規劃等重要規劃,承擔湖北省水土保持監測網絡體系優化布局與升級改造設計、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等重點項目。
2022年,湖北省水利廳分別對秦巴山區、武陵山區、幕阜山區、大別山區等4個片區選派湖北省水科院、省水職院、省設計院等單位的4名博士研究生組建“博士+”服務團,楊偉成為大別山區“博士+”服務團團長,負責區域內孝感大悟,黃岡麻城、羅田、紅安、蘄春、英山等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
圖為大別山區“博士+”服務團為蘄春縣農林基地設計的水利設施。新華網發
團隊組建以來,參與對口各縣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現場指導、生産技術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和水土流失監測點運行管理指導,共編制9項水土保持相關技術方案,開展30余次技術服務。
為引導各地發展既能保持水土又具有良好收益的農業産業,楊偉帶領團隊多次深入一線開展水土流失調查監測,了解當地現實的水土流失情況和未來的社會經濟需求,對種植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
在該團隊指導下,湖北大別山區各縣啟動了“小流域治理”“坡改梯”等水土保持項目,對坡耕地等進行整治。通過實施水土保持項目,治理水土流失,減少入庫、入河泥沙,減輕洪澇災害,改善了當地鄉村的生態環境。
圖為俯瞰蘄春縣大同鎮“坡改梯”現狀。新華網 陳周璇 攝
據介紹,“坡改梯”等項目的實施可以有效阻緩坡面徑流,將跑土、跑水、跑肥的坡地,打造為保土、保水、保肥的“增收田”。借助“坡改梯”項目,蘄春縣目前已建設2.18平方公里經濟林基地,整治溪溝1.1公里,封禁治理50.18平方公里。
9月,湖北黃岡蘄春縣大同鎮李山村的獼猴桃林即將迎來豐收期。這裡是楊偉帶隊負責的區域之一,曾是一片荒地。如今,沉甸甸的獼猴桃挂滿藤蔓,淡淡果香飄出田園。
“這兩年,村裏很多荒地變成了整齊的林田。為了讓獼猴桃有更好的生長條件,專家團隊來協助村子規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目前這批獼猴桃我們計劃在10月份採摘。”李山村村民李新民説。
圖為村民李新民在獼猴桃林觀察果樹情況。新華網 陳周璇 攝
據介紹,黃岡蘄春縣是全國水土保持重點預防區,2019年到2020年成為全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的試點縣。通過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蘄春縣大同鎮、劉河鎮等項目區逐漸建成獼猴桃、枇杷、香榧、白茶等經濟林基地。
2016年,蘄春縣引進外地茶企,結合氣候和地理位置特點,在劉河鎮高潮村橫崗山上的2000畝荒山種植白茶。建設初期,該團隊多次來現場勘查水土情況、提高治理速度、建設配套水利設施,保證茶園的順利投産。2020年,該項目被列為年度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項目點,共計完成近5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治理。
圖為蘄春縣劉河鎮白茶基地。新華網 陳周璇 攝
為做好水利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湖北省水利廳目前已組建11批次水利技術顧問團隊,協助解決幫扶地區現階段最緊迫的工程建設管理、水旱災害防禦、水生態保護等水利民生問題。
在楊偉的帶領下,團隊將持續通過現場技術指導、集中培訓授課技術工作協助等方式積極開展服務,協助大別山區各縣市開展水土保持措施上圖,提高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對水土保持措施的發現率,推動鄉村振興地區水利事業的共同發展。(陳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