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銅綠山礦田。新華網發
自湖北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大冶市聯合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簡稱省地質一大隊),緊扣國家找礦突破戰略部署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實現找礦新突破,新近發現金銅鎢礦床(點)近百處,潛在經濟價值超萬億元。
合作聯動 按下找礦“加速鍵”
大冶礦産資源豐富,金、銅、鎢、硅灰石、方解石五大礦産資源儲量在全省居首位。然而,這些寶貴的資源深藏於地下,只有通過專業的人才、技術、設備,才能被發現和開採。因此,地方政府與省地質局的合作顯得尤為關鍵。
2022年7月28日,大冶市政府與省地質局簽訂了合作協議,旨在全面推進地質工作。大冶為此專門成立了地質勘查基金中心,同時建立涵蓋各相關部門的礦業企業溝通協調機制,集中解決礦業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按下礦業發展“加速鍵”。
據了解,在合作簽約的當年,大冶建立了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庫,並完成了31個礦産勘查項目的入庫工作。根據專家組的評估和市政府的批准,目前共部署了8個地質找礦項目,其中金屬類和非金屬類各4個。
“作為全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重點區域,我市有能力也必須為保障全省資源安全作出貢獻。”大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將繼續加快部署項目,落實資金保障,服務找礦行動,全面提升全市礦産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不斷鑽探 新發現刷新歷史
9月3日,在銅綠山礦田,省地質一大隊的工作人員正緊張而有序地進行鑽探作業。鑽孔深度已超過400米,每一次鑽進都伴隨着地面輕微的震動和鑽桿旋轉時發出的金屬摩擦聲。工人們身着工作服,頭戴安全帽,他們或操作鑽機,或記錄數據,或小心翼翼地取出岩芯。
圖為鑽孔勘探現場。新華網發
這些岩芯是探索地底秘密的鑰匙,它們將被送往實驗室進行礦物質成分化驗分析。
“近年來,省地勘基金在大冶鎢礦勘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省地質一大隊高級工程師孫孝峰説,省地質一大隊承擔的龍角山礦區範圍探明鎢(礦)資源量超過5萬噸,潛在經濟價值可達100多億元,達到了大型規模,成為湖北省首個大型鎢礦,改變了湖北省無大型鎢礦的歷史,使得全省鎢礦保有資源量翻了一番。
據介紹,省地質一大隊長期在鄂東南地區從事地質勘探和找礦工作,特別是近年在大冶地區,發現了35處金礦床(點)和59處銅礦床(點),查明的金資源儲量超過200噸、銅資源儲量超過300萬噸。這些資源分別佔據了全省資源量的56%和59%,其潛在經濟價值約為1.2萬億元。
圖為勘探記錄現場。新華網發
科技賦能 創新找礦方法
省地質一大隊不斷強化産學研合作,運用最新前沿科技,顯著提升了找礦的效率與成功率,不斷在找礦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最近,在某金礦勘查區,省地質一大隊的工作人員利用構造地球化學測量法進行探礦工作,取得理想效果。這種方法通過系統分析不同岩石類型的地球化學特徵以及構造活動和地質事件對元素遷移和富集的影響,進一步提取深部成礦信息。
近年來,省地質一大隊圍繞“資源+環境”主題,全力推進科創&&建設,實施了13個隊級科技項目和多個省級以上科技項目。通過“&&+人才+項目”的創新管理體系,加強了質量與技術業務的融合協同管理,確保了質量監督檢查與業務指導服務的緊密結合。該大隊先後榮獲自然資源部找礦成果二等獎、中國首屆地理信息系統産業優秀工程金獎等榮譽,最近又獲評“黃石市市長質量獎”。
科技的賦能讓科學找礦結出碩果。僅今年上半年,省地質一大隊先後在大冶多個礦區連續發現了厚大且富集的銅、鐵礦體。相信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將不斷有新的發現與收穫。(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