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網格變小,治理格局變大-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4 08/23 16:18:05
來源:半月談

社區網格變小,治理格局變大

字體:

  半月談記者:李偉

  社區過大、社區工作者少、居民訴求眾口難調,社區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如何破解?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通過連片整合、打捆集合等方式優化基層治理單元,上下協調、左右配合、廣泛動員、共同締造,這裡的基層社區治理向密切&&群眾的最末端發力,實現精細化治理。

痛點就是社區治理髮力點

  走進茅箭區武當路街道顧家小區,滿目青蔥的綠樹、整潔有序的樓宇、雅致清新的文化墻、寬敞平坦的道路,令人耳目一新。老工業社區從工業“銹帶”蝶變為生活“秀帶”。

  顧家小區是二汽重要的“廠區組群”之一,始建於1969年,是當地最早的城市社區建設樣本、也是十堰“先有廠後有城”的縮影。隨着城市發展,這個老工業社區逐漸沒落。2023年茅箭區啟動“幸福顧家”完整社區建設,顧家小區通過拆墻並院實現設施共享、物業共管。小區常住居民1300餘人,存在雙職工家庭沒時間做晚飯、部分老人沒精力做晚飯的痛點,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始終沒有統一的意見。

  “我們嘗試將居民人數多的小區劃分成若干小的治理單元,先統一每個治理單元居民的認識,再形成全小區居民的共同意志。”十堰市茅箭區武當路街道路北社區副書記陳莉君説,隨後顧家小區優化為3個治理單元,然後在第2治理單元引導居民率先達成共識——建設“幸福食堂”,進而引起第1、3治理單元居民共鳴,最後小區將解決“就餐難”的念頭變成了具體項目。

  半月談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幸福食堂”廚房設施、鍋碗瓢盆等物品購置,由小區黨支部&&物業服務公司從小區公共收益中開支;垃圾桶、紙巾盒、廚房濕巾等,由熱心群眾無償捐贈;整個項目建設基金,則由理事會&&社區黨支部爭取。

  “以前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自從優化治理單元後,現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居民相互協商,老工友的情誼更深了, 居民間的連接更緊密了。端午節前後,原本在外投靠子女養老的26戶老人欣然返回‘老家’,大家一起幹!”顧家小區黨支部書記牛軍蘭説。

  針對小區黨員多、人員複雜情況,探索建立聯合黨支部,通過黨組織搭建&&,業主和自治委員會協調聯動,實現自治委員會、業主、網格員共享陣地、共商問題的局面。

  “優化治理單元,不僅完善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治理體系框架,而且建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徹底釋放了基層活力。”茅箭區委副書記任傑&&,今年以來,茅箭區按照“四相三共”(地緣相鄰、情感相通、利益相聯、願景相同,組織共建、設施共享、安全共治)的原則,重新劃分治理單元,將39個社區細分為616個居民小區,將其中90個規模較大、不便管理的小區劃分為263個治理單元。

  以前,不同行業、不同習慣的居民在一起,很多公共事項難以形成共識。一些網格劃分過大,工作開展中還會出現跨網格的情況。隨着治理區域縮小,社區自治的任務下沉到更小的小區治理單元,明顯提升了治理效能。

  茅箭區武當路街道、社區黨組織和小區治理骨幹共同協商適老化設施改造

  “生活共同體”變“治理共同體”

  “場景怎麼建,請您來點單!”“小區怎麼管,大家商量辦!”“物業怎麼樣,居民來評判!”

  二堰街道源園社區創新構建“大群團”服務格局,“婦女兒童之家”“黨員團員志願服務站”落地社區,通過“組織、人員、要素、功能”進網格,吸引多方資源共同參與社區治理,走出了一條讓群眾滿意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東城經濟開發區西坪村50余名青年志願者組建“鄰里青幫幫團”,為村內及周邊230余名兒童提供周末作業輔導服務;武當路街道路北社區50余戶商家組建“52市集”商戶聯盟,實現抱團發展、合作共贏;二堰街道錦繡園社區如意小區成立居民自管委員會,構建“自治自管+社區協作”協商治理&&,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這些基層治理的典型案例,是茅箭區基層治理大團隊的剪影。如今在茅箭,主動作為、甘於奉獻的基層組織越來越多,發揮聰明才智、參與社會治理,共同締造幸福家園。

  茅箭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王耀祿告訴記者,優化基本單元是基層治理的基點和基礎,從優化最基本單元做起,將“多條線”變“眾心相連”,形成了“眾星拱月”的共同締造格局,帶給群眾滿滿幸福感。

  “小區樓下的大樹擋住了路燈,學生晚上路過這兒很不安全。”聽到居民汪茜反映的問題,區蔬菜産業發展中心下沉幹部傅東在筆記本上一一記下。經核實後,將問題反饋給相關部門,不到半個月,就解決了居民的“心病”。

  群眾需要什麼?群眾期盼什麼?群眾在想什麼?十堰市茅箭區委書記張捍聲説,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是幹部下沉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治理單元後,為了更快捕捉感知到群眾的訴求,今年以來,茅箭區組織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下沉到村、社區一線,通過院子會、“老街夜話”“敲門行動”等形式,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一對一入戶入企進行溝通等方式開展志願服務、調解鄰里矛盾、收集居民訴求、領辦群眾“微心願”,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我們已經從65個區直部門推薦了71名年輕幹部,還將擇優選派一批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挂職鍛煉,人員編制將繼續向下傾斜。”茅箭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李炎濤説,“過去基層人少事多忙不過來,現在年輕幹部搶着到基層。”

【糾錯】 【責任編輯:連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