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8萬家經營主體經營襄陽牛肉麵 “一碗麵”帶火一座城
7月30日,上海陸家嘴正大廣場,楚東君襄陽牛肉麵館賓客盈門。
這是襄陽人曾成龍在上海開的第6家店,牛油、調料等原材料均從襄陽採購,很多老鄉慕名而來,6家店一天賣出1200多碗。
曾成龍的手藝學自襄陽親戚家的面館,他也帶出了100多個徒弟,四散到河南、山東、安徽等地。
遍地開花的實體面館,傳播着襄陽老味道。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經營“襄陽牛肉麵”的市場主體達2.8萬多家,其中,襄陽本地近7000家。
襄陽市委、市政府提出,以“襄飄天下”為統領,強上游供應鏈、延下游産業鏈,加快襄陽牛肉麵轉型升級步伐,讓“一碗麵”帶火一座城。
一張300多年名片背後的考題
7月28日一大早,襄陽漢江一橋北鄧家牛腩面館門前,食客隊伍已排出10余米長。
“暑假帶孩子在襄陽玩了4天,臨走再吃一碗麵。”長沙游客趙曉婧覺得很滿足。半簍鹼面半簍豆芽,在沸水中翻燙幾次,盛入碗中澆上牛骨高湯,舀一勺牛肉牛雜……老闆程艷陽説,平均每天能賣出2000多份,其中外地游客超過四成。
據記載,襄陽牛肉麵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間,走紅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襄陽漢江大橋北橋頭回民居多,擅長以牛肉、牛雜為臊子做麵食,逐漸將牛肉麵做成了地方特色美食。進入21世紀以來,襄陽牛肉麵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特別是近幾年,航天英雄聶海勝“代言”、襄陽籍明星賈玲、袁姍姍等推介,讓“一碗麵”聲名遠播。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襄陽市積極謀劃,做好這碗已有300多年歷史的牛肉麵。
2020年,“襄陽牛肉麵”商標獲國家知識産權局核準註冊,授權牛肉麵産業協會會員統一使用。
2021年,襄陽&&《牛肉麵産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進一步規範襄陽牛肉麵産業發展。
2022年,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支持襄陽牛肉麵産業鏈企業通過直營、加盟、分銷等形式建設産業網絡,鼓勵在外地開店。
襄陽市農業農村局與中國農業銀行襄陽分行簽署《襄陽牛肉麵産業戰略合作協議》,“面面俱到”金融産品應運而生。
“全市平均每天賣出約100萬碗牛肉麵。”襄陽牛肉麵産業協會會長李偉通過調研得出數據。在他看來,襄陽牛肉麵借名人效應和旅游出圈,名氣大幅提升。
“我國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産業已形成比較鮮明的‘産品—産區—品牌’映射關係,産業集群形成路徑各不相同,但産業特色化、特色産業化是關鍵詞。”襄陽市市場監管局局長王迪&&,襄陽牛肉麵産業底子好,勢頭強勁,通過産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要進一步做好“一碗麵”,還需持續挖掘資源稟賦的獨特性,升級現有産品,突出差異化,形成比較優勢,促進三産融合發展,提升襄陽牛肉麵産業價值鏈。
上中下游抱團“跳”餐桌
4月22日,中農天下集團董事長王婧在樊城區品嘗牛肉麵後,讚不絕口。此次來襄,公司擬投資50億元打造牛世界華中肉牛小鎮項目。
這是目前襄陽牛肉麵産業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建成運營後,年出欄、加工、銷售肉牛15萬頭,年營業額60億元,形成育種、繁育、育肥、屠宰、加工、批發、品牌零售的牛肉全産業鏈。
王婧&&,落戶襄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襄陽牛肉麵的品牌資源和廣闊的市場需求。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展産業集群,離不開龍頭企業。
襄陽是全省最大的小麥主産區。立足這一資源優勢,襄陽培育出了一批農産品企業,其中每天生産1萬斤以上濕鹼面的就有10余家,供應了本地牛肉麵館八成濕鹼面。
襄州區古驛鎮的湖北齊祥瑞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安輝介紹,兩條生産線每天生産濕鹼面近3萬斤,除了供應襄陽城區及周邊縣市,還賣到河南南陽、鄧州等地。
棗陽市三傑麥麵有限公司是襄陽市農業龍頭企業,2016年新增濕鹼面生産線,目前每月供應本地早餐店的濕鹼面達60萬斤。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關聯企業集中,推動産業鏈條從上下游不斷延伸。
襄陽郭氏阜豐糧油科技有限公司在襄州區開闢“襄陽牛肉麵”標準化萬畝優質小麥種植基地,採取“六統一”有機小麥生産模式,與農戶深度合作,拓展訂單生産;本地40余家黃酒企業,日銷售鮮酒40噸以上;油料、辣椒、花椒、大蒜、豆腐等生産加工基地正加快建設;由襄糧集團主導,探索實現食材集中採購、統一配送……
“一碗牛肉麵需要幾十種原材料,每一種都是一個産業。”李偉介紹,襄陽正圍繞“一碗麵”經濟要素構成,持續做好“鏈”文章。
一單幾百盒的“襄味”漂洋過海
“正宗的襄陽牛肉麵,一盒就能發貨……”打開各種網絡&&,越來越多的主播,在鏡頭前推介速食盒裝襄陽牛肉麵。
據襄陽市市場監管局統計,襄陽賽奧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小食代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襄貿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等20多家企業,先後開啟盒裝牛肉麵研發推廣之路。
“每月銷售15萬份盒裝面,線上佔七成,最近一單是發14箱牛肉麵到菲律賓。”湖北襄貿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汪志雁介紹,産品遠銷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95後”網紅主播“襄陽白菜”8年來堅持直播賣襄陽牛肉麵,平均每天賣出2000份。他説,60%的顧客是在外工作求學的襄陽人,最遠的賣到美國、印尼,有時“一單幾百盒”。
從小作坊操作到規模化生産,從手工作業到工業化生産線,統一標準成為護航襄陽牛肉麵“走出去”的重要一環。
襄陽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組建科研小組,編制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襄陽牛肉(雜)面生産衞生規範》,從人員健康、環境衞生、質量標準等方面對生産加工行為和産品質量安全作出規定。
可食用的城市名片,可快遞的鄉愁。對標柳州螺螄粉、沙縣小吃,襄陽牛肉麵如何走好未來的路,推動高質量發展?
襄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胡海洋説,企業為樹品牌持續探索創新,政府部門為打品牌出招助力,堅持補鏈延鏈,推動資源整合、信息匯合、力量融合,助力襄陽牛肉麵“襄”飄天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璐 通訊員 尚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