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山野豚躍長江 天鵝洲成為“濕地精靈”棲息樂土-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4 07/12 15:01:32
來源:新華網

鹿鳴山野豚躍長江 天鵝洲成為“濕地精靈”棲息樂土

字體:

  湖北石首天鵝洲是一個位於長江中下游荊江河段的濕地生態旅游區,擁有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月10日,參與“大江奔涌·沿着長江經濟帶看中國”主題活動的媒體記者近距離觀察到這裡的兩大“濕地精靈”——江豚和麋鹿。

  長江江豚身型圓潤,憨態可掬,微微向上翹起的吻部看起來像面帶微笑,因此被稱為“長江的微笑”,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指示性旗艦物種。

  圖為工作人員在投喂長江江豚

  2007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滅絕。“白鱀豚已經遠去,只有最大限度地保護長江的生態環境,才能避免長江江豚等重要水生生物重蹈覆轍,留住‘長江的微笑’。”保護區高級工程師蔡家奇説。

  據了解,保護區多年來堅持實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四大措施,該區發明的網箱豢養江豚和網箱江豚繁育技術分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多重舉措全方位的保障下,天鵝洲故道長江江豚遷地保護成為全球鯨類自然遷地保護的首個成功案例,並且成功幫助江豚種群實現了止跌回升。據農業農村部2022年全流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相比2017年增長了23.42%,增長顯著,江豚保護卓有成效。

  麋鹿俗稱“四不像”,本為中國獨有物種,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徹底在中國消失,僅有少量種群流落海外。1985年,中英簽署《麋鹿重引進中國協議》,22頭麋鹿從英國烏邦寺乘專機出發抵京,麋鹿種群終於重回祖國的懷抱。

  麋鹿種群重建,選擇合適的棲息地是關鍵。天鵝洲以其洲灘縱橫、林草豐茂的獨特優勢,成為該種群重建的最終選地之一。

  圖為麋鹿群漫步在天鵝洲的濕地中

  1993年和1994年,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分兩批從北京引進麋鹿64頭。彼時,麋鹿剛剛回歸中國,可借鑒經驗較少,圍繞如何恢復麋鹿的野性,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開始了艱辛的摸索。

  夏天,為了掌握麋鹿在懷孕期間的生活習性,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對母鹿跟蹤觀察,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冬天,大家迎風冒雪,為麋鹿打草備食,觀察記錄麋鹿生活習性的點點滴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點點摸索中,從人工圈養發展到野外放養,石首的麋鹿種群繁衍至3800余頭(其中保護區內2400余頭,保護區周邊1400余頭),從最初的1個麋鹿種群發展成為4個自然野生麋鹿種群,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稱讚為“世界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範例”。

  “眼下正處在麋鹿的發情期,成年雄鹿之間經常會纏鬥,有的雄鹿還喜歡用頭上的角挑草,炫耀比美,吸引雌鹿。”保護區管理處管護科副科長楊濤介紹説,每當發情期來臨時,保護區工作人員都會提前檢查水中是否有漁網等,避免麋鹿纏鬥時被困。産仔期則要嚴陣以待,保障雌鹿在生産時不受到驚嚇。

  圖為頭頂水草的雄性麋鹿

  如今,保護區已實現了麋鹿由“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為避免麋鹿數量過於飽和,已開始陸續向外輸送,今年3月下旬就向浙江輸送48頭野生麋鹿,它們將在新的家園中繁衍生息,改善當地的濕地生態環境。(鮮於書晴)

【糾錯】 【責任編輯:趙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