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通消費品進村“最後一公里”和農産品出村“最初一公里”,湖北省自2021年以來組織化、體系化推進農村寄遞物流服務網絡建設,通過整合縣級資源、完善村級網點、探索多元運營等舉措,推動寄遞物流往村覆蓋、向戶延伸,基本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不僅釋放農村消費潛力,還打開了鄉村振興新空間。
疏通物流網絡 變下鄉“慢遞”為進村“快遞”
“我現在一個月能收十幾個快遞。”湖北恩施宣恩縣椒園鎮鑼圈岩村吳昌雲老人説,過去要等五六天的快遞,現在三天就到手了。他把老人機換成了智能機,成了家裏網購的主力。
吳昌雲的新愛好,是當地快遞進村“提速”的縮影。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宣恩縣於2019年脫貧摘帽,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導致物流成為當地發展的絆腳石。
2021年以來,宣恩利用湖北省打通農村寄遞物流“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試點縣的契機,探索“政府主導、郵政牽頭、郵快合作、直配到村”寄遞物流模式,利用農村小賣部、超市、合作社、村委會等場所,將物流網點覆蓋全縣140個行政村,打通農村物流“進出”通道,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重新設計郵路,將原來縣鄉村三級‘樹形’組網調整為縣村複合組網,進村郵車從一週三班變成了每天一班。”湖北省宣恩縣郵政分公司負責人朱智説,省去從縣到鄉鎮的中間環節,快遞直接投遞到村,平均投遞時間至少提前了一天。
由於快遞件少面廣、物流成本高、配送時效慢,快遞服務一直未能有效下沉農村地區。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張桂華説,2021年以來,湖北通過系統性謀劃、組織化推進,按照資源整合、健全網絡、共同配送、直配到村的路徑,不斷暢通農村寄遞物流“主動脈”,疏通“毛細血管”,基本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
以縣域為單元,湖北着力疏通“一頭一尾”,推動建設縣級公共配送中心和村級服務網點,構建農村“縣村直達”物流網絡。目前,全省已建成縣級寄遞物流公共配送中心105個,湖北正常運營的村級寄遞物流服務網點超2萬個,實現了村級服務網點全覆蓋。孝感市整市推進,下轄7個區縣市共配中心經過改擴建,場地總面積由原來的1.84萬平方米增加至4.07萬平方米,日均處理能力達60萬件,農村快遞收寄時間縮短了8小時。
“從家裏步行過來只需5分鐘,取快遞方便多了。”在湖北省應城市郎君鎮知府村快遞網點,村民胡珍英拿到快遞,熟練地掃碼、出庫。“以前要到鎮上取,坐公交來回一個小時,或者花錢託人帶回來,退貨又要再跑趟鎮上,特別不方便。”她説。
和胡珍英閒聊間,來網點取快遞的村民多了起來。“不少農村快遞網點的貨架經常塞得滿滿當當。”湖北省孝感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劉劍橋明顯感受到村民網購隨着快遞進村也更頻繁了。
孝感市大悟縣新城鎮金嶺村寄遞物流綜合便民服務站。
優化配送機制 變“各自為政”為“合作共贏”
早上6點左右,位於宣恩縣城的寄遞物流共配中心一片忙碌。一位位郵政快遞員正清點自己郵路上的快遞,一件件按村裝袋,並裝上郵車。
“目前共配中心日均處理各快遞企業進村快遞3萬件以上。”朱智説,在“政府主導、郵政牽頭、郵快合作、直配到村”模式下,郵政與中通、圓通、申通、韻達、極兔、順豐、京東、丹鳥等民營快遞企業共享場地、設備、車輛、系統等資源,所有進村快遞在縣級寄遞物流共配中心集中分揀,由郵政統一配送,實現快遞直配進村和統一攬收。
湖北探索多種整合運營模式,並適當通過獎補等形式,推動資源共享、渠道共用,做到統倉共配、統分統投。在統一負責農村快遞上行、下行的主體中,郵政公司佔多數,也有的是物流企業、第三方企業,還有的利用農村客運班車、供銷商貿流通等&&資源實現“共同配送”。
在崇陽縣,中通、申通、圓通、韻達、極兔等快遞公司,以合資入股形式成立崇陽縣創軒供應鏈有限公司,建設物流城鄉配送中心,實行統一分撥、統一運輸、統一配送、統一服務標準和統一信息系統的“五統一”,推動農村快件出村、進村。
在江陵縣,當地龍頭電商企業和申通、圓通、韻達等快遞企業合作,成立郢都供應鏈公司,組建縣域物流配送聯盟,採取“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商戶網店”模式,打造電商快遞“一站式”綜合服務&&,實現&&共用、信息共享、訂單直達。
在黃梅縣,縣城發集團牽頭,投資1.76億元建設縣級智慧物流産業園,引入贛州廣潯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通過收購、持股、委託等方式推進縣域快遞物流公司進行整合,同時吸引郵政、京東、順豐等直營公司簽訂入園協議,實現所有郵件快件集中分揀、統一配送。
在赤壁市,農村交通、商務、供銷、郵政節點網絡和運力資源共享,配置“客貨郵”電動公交車20輛,開通農村物流班線10條,日均捎帶進村快件1570件。
“過去,只有郵政包裹到村,其他民營快遞公司只配送到鄉鎮。”宣恩縣快遞協會負責人甘江溢説,如今郵政快遞員統一配送,並沿路攬收各網點的寄件,再分別送至縣城各快遞公司。“我們省去了中間環節,成本也降低了。”
在“政府主導、郵政牽頭、郵快合作、直配到村”模式中,快遞、電商等企業共同進駐郵政縣級公共配送中心,統一分揀、運輸、投遞。“實現資源集約共享,既降低了快遞企業成本,又攤薄了郵政自身建設和運營成本。”湖北省郵政分公司總經理姚傑説。
打造“一點多能”終端 變“單向物流”為“多向商流”
“多的時候,一天300多件快遞到我們村。”經營村口商店25年,宣恩縣椒園鎮水田壩村寄遞物流綜合便民服務站負責人高永祝見證了快遞進村帶來的變化:村裏的商店曾是村民購物的第一選擇,油鹽、洗衣粉、飲料等都從這兒買。物流快了,網購取代實體商店成為村民首選,能買的品牌、品類更多,甚至農資、農機配件都上網買了。
自家商店“升級”為寄遞物流綜合便民服務站後,高永祝的門店客流量增加了30%左右,銷售額同樣增加,一些農産品也從這裡發往大城市。
記者在湖北多地走訪發現,隨着湖北大力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消費品進村“最後一公里”和農産品出村“最初一公里”逐步被打通,更多農村地區享受到便捷物流服務,也帶動了農村産業發展。
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宣恩縣寄遞物流體系自2022年10月1日全面運轉。“截至2024年5月30日,全縣快遞出村業務量223.91萬件,進村投遞量630.88萬件。”宣恩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宋赟説。
快遞進村不再局限於“單向物流”,湖北優先在商超便利店、專業合作社、農村電商服務點等場所疊加物流業務,同時發揮村級網點人氣吸附效應,同步疊加存款代取、費用代繳、代購代銷等便民服務,增加多元化經營收入,為快遞在農村“進得去、穩得住、可持續”創造條件。
過去由於物流不暢造成的城鄉數字鴻溝正逐步被填平,暢通的郵路正帶動湖北多地農業加快發展。2023年,全省農村地區快遞業務收投總量7.75億件,同比增長18.9%;農産品網絡零售額實現489.81億元,同比增長13.75%。
在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的助力下,秭歸臍橙、黃岡蘄艾、潛江龍蝦、襄陽鴨蛋製品、隨州香菇等“土貨”搭上“快車”走出湖北,在滿足消費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的同時,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在南漳縣天晟電商産業園的湖北省櫟樂園食品有限公司內,快遞員忙着收貨。不遠處4輛裝有吊瓜子、有機稻米、香菇醬等當地農特産品的大貨車正等待發車。
三年前,櫟樂園食品有限公司落戶南漳。然而,物流不暢、運輸低效的問題,一度困擾着公司負責人許昌文。“公司距離最近的快遞站有10多公里,我們每次都要自己開車把産品拉過去。等到了快遞站還要等攬收,説不準要等到什麼時候。”他説,一些單筆金額較小的生意,只能選擇放棄。如今,農村寄遞物流暢通後,消費者線上下單,公司工作人員打包裝袋,快遞員進倉攬收、發貨,整個過程最快僅需一個半小時。
目前,湖北農村寄遞物流呈現網絡體系逐步完善、經營主體多元發展、雙向渠道日漸暢通的良好態勢。今年,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郵政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供銷社、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印發《關於推動農村寄遞物流村級服務網點提檔升級促進農産品上行的通知》,明確要提檔升級1萬個農村寄遞物流村級服務網點,通過自主申報的方式,組織22個縣(市、區)開展農村寄遞物流助推農産品上行試點,着力探索農業特色産業、農村寄遞物流、農村電子商務融合發展路徑,推動“快遞進村”由寄遞端向銷售端和生産端延伸。
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還要為郵路和村級網點賦能,疊加經銷商物流,讓物流網絡不僅跑包裹,更要跑商品。要加快推動寄遞端向銷售端、生産端延伸,在特色農産品主産區,結合物流節點建設産地冷鏈物流設施,引導農村寄遞物流駐村設點、集中收寄、專線直配,對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縣域寄遞物流承載能力和供給水平。(記者 李鵬翔 侯文坤 田中全 )
《經濟參考報》版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