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一輛綠色的郵政快遞運輸車從湖北省安陸市寄遞物流共配中心滿載貨物出發,沿着郵路,奔向13個村莊。這一路,郵政快遞員周守炎不僅要把快遞投放在各村的快遞網點,還將攬收村民寄出的各類包裹。
“郵政、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等快遞,我們統一配送攬收。”周守炎説,即使遇到節假日,快遞再多,都能確保下行件在24小時內送到村民手裏。
多年前,安陸市農村地區還處於寄遞物流空白地帶。安陸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黃東宏説,由於進村快遞件少利薄,民營快遞企業寄遞物流只延伸至鄉鎮,尚未下沉到村一級,大多數農村居民雖然付了郵費,但只能到鄉鎮取件。
“以前孩子從外地寄來新鮮水果,我還要騎車到鎮上拿,來回就要一個小時,遇到風雨天氣延遲幾天,再取回來就壞了。”袁畈村1組76歲的村民侯萬高説,因為怕麻煩,他都不讓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往回寄東西。
“小包裹”連着“大民生”。為打通農村寄遞物流“毛細血管”,近年來,安陸市搶抓湖北省打通農村寄遞物流“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試點縣市機遇,積極推動寄遞物流現代體系建設,投資建設一處佔地5200平方米的寄遞物流共配中心,通過整合資源,優化郵路,打造“從共配中心直配到村”的兩級組網模式,推動城鄉物流的“雙向奔赴”。
作為物流的核心樞紐,寄遞物流共配中心是實現快遞進村的最大亮點。黃東宏介紹,在“政府引導、郵政主營、郵快合作、直配到村”模式下,郵政公司與“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企業共享場地、設備、車輛等資源,所有進村快遞在縣級共配中心集中分揀,郵政統一配送,實現快遞直配進村和統一攬收。
安陸市寄遞物流共配中心。
走進安陸市縣級共配中心,車輛穿梭、機器轟鳴,環形分揀設備上一件件剛從武漢運來的快遞包裹隨着傳送帶勻速移動,有序分揀至對應村莊的快遞格口中。
智能環形分揀設備是共配中心的核心環節。為直接將快遞分揀到村,每個村對應一個格口和收集袋,利用大數據技術,經過傳感識別、動態測量、快速掃碼等步驟,能夠將快遞包裹按地址自動分揀至不同格口,精準投入到對應村的收集袋中。
“近年來,隨着快遞業務量持續增長,消費者對快遞時效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包裹在中轉場停留時間的長短至關重要。”黃東宏説,智能分揀設備的應用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力,降低了運營成本,還提升了快遞處理能力,縮短了快遞進村的時間。
快遞進村暢通無阻,農貨進城搭上快車。在位於安陸市白兆山李白文化風景區的煙店村寄遞物流綜合便民服務站,當地村民正在直播帶貨,向消費者介紹白花菜、金銀花露等當地農特産品。一旁,村民正裝箱打包,貼單發貨。
“農村寄遞物流體系讓農村與城市交流更加緊密,不僅助力豐富的農特産品走出鄉村、走向全國,還增加了村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煙店村黨總支書記王以果説。
目前,安陸市以寄遞物流共配中心為核心,已設立村級快遞網點277個。今年1至5月,安陸市快遞進村87.5萬件,增長134%;上行郵件2.3萬件,增長106%;農村電商實現銷售額同比增長56%。安陸市委書記李先喬説,安陸市將持續加強寄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寄遞物流建設與數字鄉村、和美鄉村建設協同發展,將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引入並應用到寄遞物流體系,為寄遞物流進村提供更加高效、更加智能、更加優質的服務。(記者 李鵬翔 田中全 侯文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