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何以“小賣”?-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4 05/27 16:11:32
來源:新華社

大麥何以“小賣”?

字體:

  記者:孫仁斌、武江民

  “大麥不過小滿,小麥不過芒種”。

  初夏時節,我國大麥和小麥相繼進入收割季。但是,這對穀物世界裏的“雙子星”,名字雖都有一個“麥”字,卻是小麥不“小”,大麥不“大”,待遇地位相差懸殊。

  小麥適應性較強,在我國從南到北都有種植,自古以來就是主糧作物,頗受重視。大麥偏愛北方和高海拔地區,是釀造啤酒的主要原料,近年來“存在感”逐步降低。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産國和消費國。但鮮為人知的是,用於啤酒釀造的大麥,八成以上依賴進口,這與“啤酒大國”的地位太不相稱。

  5月22日,在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趙店鄉花洼村,收割機在收穫小麥。新華社發(張中立攝)

  1.

  大麥是全球第四大禾穀類作物,是飼用、釀造、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適應性廣、耐逆性強,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

  大麥雖然不是主要口糧,但它是啤酒的重要原材料。酷暑時節,“燒烤+啤酒”,是許多人消夏狂歡的標配。冰爽的、醇厚的、生鮮的,不同的風味,在滿足消費者不同味蕾的同時,也催生出一個個産業品牌,有的甚至成為當地支柱産業。

  國人對啤酒的鍾愛,使我國啤酒的生産和消費,長期同時雄居兩個世界第一。但是,和啤酒的“産銷雙雄”相比,啤酒生産的主料大麥,卻深度依賴於進口。

  據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的數據,我國啤酒大麥的使用量,近年來穩定在每年500萬至530萬噸。但國家大麥青稞産業技術研發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國産啤酒大麥年産量只有90萬至120萬噸,八成以上依靠進口。

  啤酒大麥進口暴增的背後,是我國大麥種植不斷萎縮的現狀。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8年,我國大麥種植面積呈逐年降低態勢,2019年至今,基本穩定在750萬畝左右。

  2023年7月14日,市民和游客在金沙灘啤酒城一啤酒大篷內用餐。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國內大麥産量下滑,已經傳導到産區啤酒製造端。據媒體報道,高峰期國內麥芽廠達到70多家,如今已萎縮到個位數,大部分國內大麥産區的地域性麥芽廠生存困難。

  大麥不是主糧,啤酒也非主食,但如果主動權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有可能因為國際價格的波動,影響到人們的“啤酒自由”。

  尤其是放在大食物觀的背景下,本土大麥的長期短缺,既不利於食品平衡供給,也會或多或少影響糧食安全大局。

  2.

  大麥何以“小賣”,背後有一筆並不難算的經濟賬。

  北方地區一些農民告訴記者,正常年景下,一畝地大麥産量600多斤,按收購價1.1元/斤算,每畝收益不足700元。與自己的“同宗兄弟”小麥相比,大麥的畝産量要低近200斤,畝均收益相差200多元。

  農民們説,同樣地塊,就算種玉米這樣的大田作物,産量也要高於大麥,畝均收益也高出不少。

  記者了解到,在北方一些傳統大麥種植區,大麥已退出當地主要農作物舞&,僅作為輪作倒茬的“配角”作物出現。

  2017年5月5日,在湖北省天門市拖市鎮三檔村,聯合收割機將收穫的大麥轉移到農用車上。新華社發(熊琦攝)

  和進口啤酒大麥相比,國産大麥也沒有優勢。數據顯示,2024年1-3月我國進口大麥的價格約為1元/斤,比國內大麥收購價低0.1元。此外,國産大麥還存在着浸出率低、溶解慢等不足,加工適用性不如進口大麥。

  我國啤酒大麥的産業化程度也不高。比如,收儲運輸缺乏專業公司、農民出售的大麥雜質率偏高,産區與麥芽公司距離遠、運輸成本高,供需、産銷不穩定等。

  國産大麥種植和交易中的這些短板,讓大麥種植的性價比偏低,許多農民不願甚至放棄種植,使大麥難以“大賣”。

  3.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在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適當擴種大麥,發展好大麥産業,有助於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確保糧食安全。

  針對國産大麥品質欠佳、産量不高的劣勢,種業專家正從育好種子開始發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作物種質庫現存大麥資源近2.5萬份,保存量居世界前6位。在浙江大學麥類作物創新中心,張國平教授團隊守望麥田20餘年,培育了浙大9號和10號等優質高産大麥新品種,為自主育種夯實了基礎。

  好種子是基礎,還要加強從培育到種植、收穫等全鏈條科學管理,讓好種子帶來好收成。

  在內蒙古等地區,一些企業聯合地方政府和農戶,從大麥育種到種苗管理,再到病蟲害防治、收穫作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以增産增收為農戶吃下“定心丸”。

  提高農民種植大麥的積極性至關重要。要強化國際農産品市場監測、研判和預警,建立重要農産品進出口監測、産業損害預警系統及快速反應機制,防止國際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給農戶造成不良影響,呵護農民種植大麥的積極性。

  在政策方面,可考慮通過適當補貼、科技推廣、訂單農業等方式加強扶持引導,增強種植大麥的吸引力。

  我們期待在不遠的將來,國産大麥不再“小賣”,而是大麥“大賣”。

【糾錯】 【責任編輯:李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