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內77座中小型水庫星羅棋佈,20條河流(渠)蜿蜒穿行。近幾年來,東寶區通過建設九渡港河水系連通工程及水美鄉村項目,圍繞“生態美、産業強、百姓富”目標,以水系為脈絡、以問題為導向,紮實推進牌樓西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完成了階段性治理目標,繪就了一幅“以水美村、以水興業、以水富民”的美好畫卷,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重構水系項目交出“生態美”答卷
2019年10月,國家水利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了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工作,2020年公布了55個第一批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名單。湖北省僅有3個縣市區入選,東寶區榜上有名。
2020年,東寶區投資5.84億元,以打造“江漢平原丘陵地區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示範區”為目標,以子陵鋪鎮九渡港河水系、牌樓西河為脈絡,實行水域岸線並治,傾力打造集防洪、生態、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治水示範樣板。
項目於2021年10月底完工。項目完成後,東寶區防洪標準提高至10年一遇,可減少受災人口1萬人,減少淹沒耕地1.34萬畝,並改善農田灌溉面積4.55萬畝,大大提升了沿線鄉村人居環境,維護了周邊的生態平衡,保障了2個鄉鎮14個村4.5萬居民生産及生活用水安全。
新打造的紅色八角景觀節點已成為荊門市黨史學習教育的網紅打卡地,“彩衣荷塘”、白鷺灘濕地公園和四坪游園等景觀也已成為鄉村旅游新地標,有效促進了沿線農業、旅游業融合發展。於此同時項目還建成了一批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美鄉村,全面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看著村裏變得越來越好,我們也跟着開心。”談起村裏近幾年的變化,牌樓鎮村民曾山英説,真是沒想到村裏還能變得這麼美,每天就像生活在花園裏一樣。
打造崗地型小流域永續治理典範區
2023年,東寶區發改局牽頭組織並編制完成《荊門市東寶區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明確全區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實施路徑。
“三河口濕地建設,主要目的是起到保水、蓄水的作用。” 在牌樓西河三河口濕地公園,荊門市東寶區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成員房文娟介紹説,系統解決流域水問題是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要任務。
東寶區牌樓西河是漢江二級支流,全長12.4公里,面積29.54平方公里,覆蓋2829戶、8854人,是牌樓鎮村民生産、生活的主要水源。
房文娟説,2023年6月以來,東寶區圍繞小流域“生態西河、富美牌樓”治理目標,以水系重構為基本,以提升流域水動力為重點,實施水源保障和水利建設,全面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生態、提升水環境、確保水安全,奮力打造全省“崗地型小流域永續治理典範區”。
“自牌樓西河流域開展整治以來,長興村250多戶群眾自發參與幹、濕垃圾分類和房前屋後的‘六亂’整治,並設置積分兌換超市以解決居民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問題。”房文娟表説,要深入推進流域共治理念,必須充分調動流域內居民的積極性。
通過近一年的水系重構、截污控源等措施,牌樓西河水動力明顯增強,淤塞河段已經全面疏通,目前已實現河暢水清,洪澇可防、風險可控的生態小流域。
以水定産業促進經濟發展帶動村民致富
近來來,東寶區以水定産業,以水調結構,努力探索節水與增收“雙贏”,把節水型農業納入項目補貼範圍,引導企業創新節水技術、開發節水産品。針對2820畝設施農業發展區,東寶區鼓勵永耕農業、辰龍花卉等企業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新技術,打造集農業生産、農事體驗、科技研發、科普教育於一體的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生態休閒區、精品蔬菜區、智慧農業産研區、生態種植區、來龍未來社區等五大功能片區。
在位於牌樓西河下游的來龍村湖北永耕農業有限公司的現場,工作人員扭開水肥一體機開關,“營養套餐”就直接輸送到每一棵西紅柿苗的根部。“溫、光、水、氣、肥都是智能精準控制的,比喻一公斤的産出正常要60升水,通過精準的澆灌系統,一公斤的果實只需要15升水,可以節約3/4的用水量。”公司技術總監周江介紹説,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水質更清澈了,對整個的澆灌更有利。
在大力推動農業灌溉新技術的同時,東寶區還依託水美發展一批親水旅游、現代高效農業、電商直播等新業態,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口袋越來越富足。據統計, 2023年,東寶區引進線上、線下電商328家,培養專業電商人才近1000人,培訓村幹部和農民200多人,孵化新農人130人,帶動就業3000多人,實現線上線下實現交易額10億元。(彭迎兵、歐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