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以“孝”名越千年——孝感:地名裏的文化傳承與圖強圖新-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4 04/26 11:17:00
來源:新華網

城以“孝”名越千年——孝感:地名裏的文化傳承與圖強圖新

字體: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4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城以“孝”名越千年——孝感:地名裏的文化傳承與圖強圖新》的報道。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惠小勇 皮曙初 田中全

  中華文化重孝,在湖北,有一個地級市以孝為名。

  淼漫若海的古雲夢澤早已滄海變桑田,在湖北,仍有一個以雲夢命名的縣係連著氣吞雲夢的時空回響。

  這就是孝感市,處雲夢古澤之畔、江漢平原一隅。其諸多地名裏蘊藏的歷史文化內涵令人浮想聯翩,引人一探究竟。

  出武漢市中心不過50余公里,即進入孝感市主城區。兩地之間由漢江、府河一衣帶水,孝感所屬幾個縣,曾一度並入武漢,而武漢黃陂、漢陽等地,也曾由孝感管轄過。孝感區位之于武漢,如同蘇州之于上海、佛山之于廣州、東莞之于深圳。

  近兩年來,湖北省委賦予孝感市“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的使命,孝感也依托厚重的歷史人文底蘊再出發:服務戰略支點,建強重要節點。

“孝”名越千年

  陽春時節,記者驅車來到孝感城區,沿天仙路由南向北,一座全長6.5公里、佔地4000多畝的城市生態公園——槐蔭公園,在樓宇間映現。繁花競綻、草木蔥蘢、曲徑通幽、水流淙淙,草坪上、石凳上、湖水邊、運動場上……老人閒享暖陽,情侶竊竊私語,兒童奔跑嬉戲,愜意十足。

  據介紹,槐蔭公園所處的滾子河原是一條臭水溝,近年來孝感市實施清淤、綠化、引水等一係列生態治理工程,臭水溝變成了城水相依的生態景觀。“滾子河治好了,槐蔭公園美不勝收,成了我們老年人的生態康養樂園。”74歲的市民熊四堂説。

  圖為孝感市槐蔭公園。受訪者供圖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行走在公園裏,你會聽到歌唱孝子董永與七仙女傳奇的黃梅戲,看到講述古代孝子故事的宣傳欄。槐蔭公園也是一座孝文化主題公園,它得名于傳統戲曲《天仙配》中見證了董永與七仙女愛情傳奇的老槐樹。

  據《搜神記》等所載,董永為西漢山東千乘人,後舉家遷至江夏安陸(今孝感雲夢),“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由此廣為流傳,成為“二十四孝”之一。

  “二十四孝”是中國古代宣揚孝道的啟蒙故事。巧合的是,其中有三個故事發生在孝感,除了董永“賣身葬父”,還有黃香“扇枕溫衾”、孟宗“哭竹生筍”,都是膾炙人口的孝文化代表。

  黃香和孟宗分別生活于東漢和三國時期,今天孝感雲夢縣還有黃香墓遺址,孝昌縣有“哭竹港”遺跡。他們的故事一直被當地人所推崇,成為孝感不斷積淀的孝文化底色。

  清代學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漢安陸縣地,劉宋置孝昌縣,以孝子董永名也。”據考證,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劉駿,大力倡導孝行,于孝建元年(西元454年),在此處設置新縣,取名“孝昌”,以彰此地民風淳正、孝行昌盛。五代後唐時期,莊宗李存勖為避祖父李國昌的名諱,在同光二年(西元924年)改孝昌為“孝感”,取意“以孝感天下”。

  回溯歷史,這裏以“孝”為名,已有1570年歷史,而“孝感”之名,一傳至今1100年。

  地以“孝”名,風以“孝”淳,千余年來,孝文化在這裏生生不息。特別是明清時期,當地廣修墓祠碑坊,祭奉孝義典型,孝道思想蓬勃發展,孝子故事層出不窮。《孝感縣志》記載的明清兩代孝子有傳者約500人,《應城縣志》載有85人,《雲夢縣志略》載有30人,《同治漢川縣志》載有57人……孝感孝文化代代相傳,成為特別的地域標識。

  圖為孝感市舉辦的孝文化主題活動。受訪者供圖

  20世紀80年代,當地發起了一場搶救民間文化遺産的活動。一批研究者深入發掘地方歷史文化,重新思考孝文化在當今社會的意義。

  李守義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已經85歲的他,仍然保持著研究和宣揚孝文化的高度熱忱。後繼者親切地稱他為孝感孝文化“長老”。“李長老”堅信,弘揚孝文化,對新時代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都有積極的意義。

  在李守義們的推動下,孝感孝文化進校園、進機關、進軍營、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已經蔚然成風。

  孝感已連續20多年評選新時代孝子,獲此稱號者共有200多名。“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十大孝親敬老楷模”譚之平、“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熊文文等的故事廣泛傳播,深深感動了廣大市民和網友。

  走進孝感市博物館,有一個“孝感動天”的主題陳列,用生動的文化實物、傳統剪紙以及光影技術等,展示著豐富的孝文化內涵、孝文化傳承和新時代孝親敬老故事。

  展廳裏“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尤為引人注意。“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帶父母去旅行”“經常為父母拍照”……看起來只是24件小事,卻常常讓前來參觀的年輕人唏噓自問。

  2023年10月,孝感市出臺意見,推進“中華孝文化名城”建設。用“民生經濟學”做好“孝文化+”大文章,孝感推出“孝愛父母遊孝感”活動,興辦256個“孝廚幸福食堂”,加裝219部住宅電梯,建成1769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網點……今天,孝感正在通過敬老惠民“孝十條”和崗位、床位、餐位、攤位等“十位”民生實事,彰顯“中華孝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活力。

雲夢澤畔有“安陸”

  孝感以“孝”為名已歷千年,而走進孝感就會發現,當地許多地名所蘊含的歷史遠不止于此。雲夢、安陸、應城、漢川……每一個地名都是一方水土,也是千百年的文化傳承。

  孝感地處雲夢古澤,雲夢之名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見于典籍。《左傳》《國語》中都有關于“雲”“夢”的記載,《尚書·禹貢》則有“雲夢土作乂”之説。“雲夢”究竟何所指,歷代頗有爭議。今天一般認為,雲夢澤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湖泊群,其范圍之大、水面之廣,囊括了目前整個江漢平原。

  《戰國策》記載:“楚王遊于雲夢,結駟千乘,旌旗蔽天。”雲夢是楚王田獵之所。《史記》中説,楚國故郢都江陵,“東有雲夢之饒”。滄海桑田,雲夢古澤湖泊面積不斷縮小,成為富饒肥沃的江漢平原。

  湖泊也好,平原也罷,雲夢似乎是上天遺落于長江中遊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對象。

  宋玉《高唐賦》開篇便道:“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于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雨後新晴、百川匯集,雲夢澤水勢奔騰,澎湃千裏,令人心向往之。

  西漢司馬相如更是不惜筆墨,在《子虛賦》中向世人呈現雲夢澤的壯闊和豪氣:“雲夢者,方九百裏,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岪鬱,隆崇嵂崒;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幹青雲;罷池陂陀,下屬江河。”

  圖為雲夢縣風光。受訪者供圖

  雲夢不只是中國古代一道壯麗的自然奇觀,更是歷代文人心目中一個美好的意象,寄托著他們對天人合一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個美好意象化作盛唐之時一位青年才俊的實際行動。“詩仙”李白在《秋于敬亭送從侄專遊廬山序》中説:“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及長,南遊雲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青年李白難掩對雲夢澤的心馳神往,雲遊于此,揭開了與安陸的十年情緣。

  “酒隱”安陸期間,李白娶妻生子、安家落戶、寫詩作賦、尋仙訪道,遊歷大江南北。據統計,李白存世的千余篇詩文作品中,約有200篇創作于在安陸的十余年間。

  今天,無論置身槐蔭公園、董永公園、老澴河綠地等城市公園綠地,還是漫步于雙峰山、朱湖濕地、錢衝古銀杏群落等山水景觀之間,你一定會強烈感受到這種獨特的山水人文氣息,也更能體會李白“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的特別心境。

  今天的孝感,地跨長江、漢水,地勢北高南低,由大別山、桐柏山向江漢平原過渡,境內河網交錯,湖汊縱橫,流長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6條,較大的湖泊有17個。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造就了孝感特殊的歷史地位。在歷史上,孝感曾長期處于南北交通要道,是荊楚一帶繁華都會與中原腹地及西北長安的連接紐帶。

  西周之時,孝感是古鄖國所在,戰國後期為楚國屬縣鄖邑,漢時為江夏郡的治所。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在此置安陸郡,至隋唐之時,先後為安陸郡、安州治所,北宋徽宗登基後置德安府,與荊州府、襄陽府齊名。

  據史料記載,唐時安陸城池高峻、雄鎮江漢,往來商賈如雲,著名詩人王維、王昌齡、劉長卿、韓愈、杜牧等都曾留下題咏安陸的詩作。李白能夠在安陸“酒隱十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圖為安陸市白兆山李白雕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肖藝九 攝

  何以名為安陸?有不同的解釋:一説是西周時期,晉國滅陸渾,陸渾遺民奔楚,被安置在鄖國故地,稱之為“安陸”;另一説此地屬古雲夢澤邊緣,雲夢澤驚濤駭浪,獨此處地勢較高,于是取意“安于陸地”。

  名為安陸,實則是山水盛景的交匯,如同宋玉所謂“雲夢之臺”“朝雲之氣”。正是這變化無窮的萬千氣象,吸引著歷代文人流連忘返、提筆咏嘆,也浸潤著萬般風情的文脈基因。

  寫下“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紅杏尚書”宋祁,即是安陸人;寫下“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許渾,祖籍也是安陸;大文豪歐陽修也曾在此留下“百尺樓頭萬疊山,楚江南望隔晴煙”的名句……

  時過境遷,故人不在,但是文化的傳承延綿不絕。今天,孝感仍舊以“美”攢獲人心,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秀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桂冠。

  據孝感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沈淩雲介紹,今天的孝感山水城自然相生,漢江、府河、澴河、漢北河“一江三河”孕育著生態水鄉文化,涵養出深厚的城市文脈。

  以人文美景為招牌,孝感去年接待國內遊客超3800萬人次,文旅産業快速崛起。

咽喉要衝地,應置城為守

  人們常常以為,湖廣之地,武昌、襄陽、荊州皆是重鎮,孝感似乎沒那麼重要。但史料記載,“明太祖既定武昌,曰:安陸、襄陽,南北噤喉,英雄必爭之地”。孝感在歷史上的地位並不一般。

  這種咽喉地位,在孝感所轄的另一個城市的地名中,可窺見一斑。

  應城,古稱蒲騷,因其地處交通要地,先秦時期諸多戰事交鋒于此,如西元前701年著名的楚鄖蒲騷之戰就發生在這裏。西元454年,南朝劉駿因這裏“地處要衝,應置城為守”,于是析安陸縣南境置應城縣。《應城縣志》也有記載:“以應邑地處要衝,乃安、荊二府咽喉,鄖、襄東道門戶,應置城為守,故名。”

  翻開湖北地形圖,孝感在江漢平原東北角,南臨武漢,北為大洪山與桐柏山之間的“隨棗走廊”,連接隨州襄陽,直通南陽盆地,溝通南北、駐守咽喉之勢一目了然。

  “隨棗走廊”是商周時期長江中遊豐富銅礦資源運往中原大地的重要通道,考古學家稱之為“金道錫行”。

  考古發現,在孝感地域范圍內,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多處城址。位于孝南區的葉家廟遺址,距今約5000年,有復雜的城垣和環壕係統;位于應城市的門板灣城址,還發現了5000年前“四室一廳”建築遺跡。

  迄今為止,長江中遊地區已發現新石器時代古城址17座,其中孝感境內有5座。

  商周時期,這裏有楚王城遺址、呂王城遺址、草店坊遺址等重要城址,為楚文化特色的政治或軍事重地,出土的青銅器、漆器十分精美。

  1975年問世的雲夢睡虎地秦簡震驚世界。睡虎地11號墓主人“喜”,用1100余枚竹簡、4萬余字的“工作筆記”,保存了秦代政治、律法、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珍貴資訊,以一名普通小吏的勤奮和堅持為今人留下可親可感的歷史。

  睡虎地還發現迄今所見最早的家書,是正在秦楚交戰前線的黑夫和驚兄弟倆,用木牘寫給安陸家人的兩封信。“二月辛巳,黑夫、驚敢再拜問衷。母毋恙也?黑夫、驚毋恙也。”他們的長兄衷帶著兩封家書長眠,也讓今人可以“牘”懂兩千年前的家國情懷、孝悌之義。

  圖為雲夢睡虎地秦簡主人樣貌通過 3D 列印復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肖藝九 攝

  睡虎地秦簡的年代為秦滅楚前後,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安陸已為秦國南疆要地,秦軍在此駐扎為城,作為進一步南攻並楚的重要根據地。

  考古資料見證了孝感南北咽喉的位置。後世的孝感,物産豐富,港口眾多,商貿發達,交換頻繁,一直是南北交融之城。

  孝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羅志文介紹説,今天孝感城區所在地古稱澴河鎮,成形于明朝中葉,至清末已形成“六門四碼頭”“九街十八巷”的城鎮格局。

  明成化年間,漢水的一次重要改道改變了孝感與武漢的格局。在洪水的作用下,原本搖擺不定的漢水入江河道一決成形,漢口市鎮逐漸繁榮起來,成為“十裏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的水陸大碼頭、近代商業文明的中心。

  而孝感,則是漢口大碼頭的“大後方”,為漢口大碼頭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和農産品物資供應。

  漢口開埠後,碼頭工人大都來自武漢周邊的農民,孝感籍工人尤多。孝感人在漢口碼頭揮灑汗水,也帶回了寶貴的商業經驗和機遇,使得孝感成為碼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軍臺的婆娘,八埠口的麻糖。”孝感的麻糖、米酒聲名遠播,想必就是碼頭文化發展的結果。百年地方戲曲楚劇從孝感黃陂一帶走出,廣泛傳唱于荊楚,與漢口戲曲大碼頭的繁榮也不無關係。

  今天,孝感仍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四橫四縱”的鐵路網和“四橫五縱”的高速公路網,成為中部地區鐵路、公路、航空及航運立體網絡節點。

  眼下,孝感區內已有10余條高速通道直達武漢,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僅20分鐘、到武漢江海聯運碼頭只需1小時。作為大武漢的近鄰,孝感人頗有“不在武漢,勝在武漢”的自豪,甚至戲稱天河機場是“孝感天河機場”。

  圖為華中國際食品産業新城“首衡城”(無人機照片)。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伍志尊 攝

  依托區位優勢,“應置城為守”的孝感,迎來了一座以百姓“菜籃子”工程為主的“新城”。

  走進位于孝南區的“首衡城”,你一定會驚嘆“沒見過這麼大的農産品批發市場”。一排排檔口鱗次櫛比,水果、蔬菜、水産、凍品四大功能區4764個鋪面,僅一期面積就達1739畝,儼然一座新城。連接孝感與武漢的主幹道孝武大道穿城而過。

  不只大,而且新。以智慧化運營平臺為核心的數字化“天網”,以多式聯運、全程冷鏈為紐帶的物流“地網”,以倉單質押、融資租賃為支撐的供應鏈“金網”,以集採一體、城市倉、海外倉為基礎的服貿“商網”“四網融合”,首衡城可實現“將湖北農産品快速分銷全國,將各地農産品帶到華中”的目標。

  淩晨時分,這裏燈火通明,來自全國各地的果蔬運輸車輛穿梭其間,運貨、卸貨、裝貨,景象繁忙。自去年11月投運以來,日均交易量1.7萬噸、交易額1.4億元,成為湖北第一、華中第二的農産品商貿物流中心。

  首衡集團常務副總裁伍彥説,孝感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具備“大轉机、大集散、大流通”的物流優勢,“借此我們1小時可實現整個武漢都市圈農産品供應全覆蓋”。

圖強圖新方為“大悟”

  《左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楚國鬥子文幼時,曾被丟棄在雲夢澤中,不但沒有遇難,反而得到一只老虎的哺乳餵養。子文長大後,被楚王重用,做了二十多年令尹,為楚國的崛起和爭霸作出巨大貢獻。

  子文受虎乳之恩,或許只是傳説,然而如此氣魄非凡的想像,一直熏染浸潤著雲夢澤畔的世代後人,滋養著當地人敢打敢拼、圖強圖新的性格。

  武漢是近代思想啟蒙的前沿,孝感為其近鄰而得風氣之先。辛亥武昌首義,起義軍主力是湖北新軍普通士兵,據不完全統計,孝感籍有名姓者220人以上。起義軍成員若以縣籍多少論,孝感名列前茅。

  孝感還是紅色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從建黨之初,歷經波瀾壯闊的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影響深遠的許多重大事件,誕生了無數優秀革命志士,始終紅旗不倒。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被譽為“紅色經典第一歌”,幾十年來久唱不衰。而這首歌的曲調就來自大悟蘇區。

  1935年《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條文下發各個連隊,時任紅十五軍團政治部宣傳科長的劉華清來自孝感大悟,為了讓戰士們個個牢記,他和戰友將條文套進蘇區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曲調,沒想到詞曲搭配協調、朗朗上口,很快傳唱開來,成為革命戰士自律自立的長鳴警鐘。

  圖為大悟縣中原突圍紀念館。受訪者供圖

  地處鄂豫交界的大悟宣化店,故名鮮花店,明清時期即是兩省商貿集散地,清道光元年建有湖北會館。拉開解放戰爭序幕的中原突圍第一槍就在這裏打響。

  走進宣化店中原突圍紀念館,電報、文物、地圖等諸多歷史元素,訴説著艱苦卓絕的鬥爭歷史。如今硝煙早已散盡,宣化店煥發新顏。立足紅色資源和生態優勢,宣化店鎮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逐步形成“産業基地+協會+龍頭企業+群眾+品牌”的産業鏈,走上一條鄉村振興的“突圍”之路。目前,已有嚴畈、茶坳、王莊等村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紅色文化播下艱苦奮鬥和敢于創新的種子。孝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董想明説,縱觀孝感“十大紅色文化”及蘊含其中的愛國精神、進取精神、奉公精神、法治精神、鬥爭精神等基因,後人傳承不盡用之不竭。

  一份“成績單”見證孝感不一般的奮鬥足跡:連續6年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連續3年獲評湖北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先進市……7個縣市區都是“全國産糧大縣”的農業大市,何以在科技創新領域屢獲殊榮?孝感市科技局四級調研員謝傳望説,靠的就是這種敢創敢拼的幹勁。

  近三年來,孝感實施技術攻關317項,轉化重大科技成果335項,建成2個國家級創新型産業集群、1個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

  “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孕育出‘至孝至誠,圖強圖新’的城市精神。”孝感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説,“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重要的是結合城市特點和發展所需,把優秀的文化元素和城市精神融入高品質發展各個方面,從而迸發出新的活力。”

  作為佔據孝感工業經濟半壁江山的漢川市,已連續4年入選全國百強縣。這裏是武漢産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雲集了紡織服裝、包裝印刷、電力能源等産業。

  圖為保灃集團(湖北)有限公司生産線。受訪者供圖

  新引進的保灃集團(湖北)有限公司,不到兩年時間16條生産線全部投産,日均生産易拉蓋産品1000萬片。你或許想不到,在一個小小的細分領域,這裏已建成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生産基地。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飲料、食品易拉罐上的易拉蓋都來自這裏。

  在緊鄰武漢天河機場的孝感臨空經濟區,一批新項目、新産業落子于此,迸發新動能。“今年以來,儲能電池預制艙訂單爆滿,公司24小時輪班生産趕訂單。”楚能新能源(孝感)鋰電池産業園負責人介紹,目前儲能電池預制艙第一條生産線已滿負荷生産,年産能可達5千兆瓦時。

  在這裏,你已經很難分清是在孝感還是在武漢。孝感與武漢,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城化發展中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2023年8月,孝感出臺做大做強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的實施意見。節點,不只是區位上的節點,而是生態功能、交通功能、産業功能、城市功能、人文功能各個方面的重要節點。

  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或許也是對城市目標定位與發展路徑的一次“大悟”。今日之孝感,正以踔厲奮發的精神狀態和創先爭優的奮鬥姿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孝感篇章。

【糾錯】 【責任編輯:連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