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社區 和諧家園:城市社區治理的青和居經驗-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4 04/26 16:13:10
來源:新華網

青青社區 和諧家園:城市社區治理的青和居經驗

字體:

  航拍武漢市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新華網 李徵崢 攝

  新華網武漢4月26日電(張潘)武漢市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位於華中地區最大的棚改回遷區域——青山區工人村街西部,是武漢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區。這裡老年人多、殘疾人多、低收入人群多,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青和居社區通過凝聚多方力量,用好“天天敲門組”“好樣的工作隊”等服務載體,讓社區居民站C位,社區矛盾逐步減少,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

圖為青和居社區。

  凝聚多方力量 形成治理合力

  今年70歲的熊翠鳳是青和居社區一名志願者,也是“119”樓棟自管小分隊的一員。去年冬天,社區一位老人摔倒了,聽到呼救,熊翠鳳趕緊上門,和其他居民一起把老人送到醫院。

  “社區老人比較多,能為大家做點事,我很自豪。”熊翠鳳説。

  青和居社區共有19棟居民樓,居民6100餘人,老年人接近1/3。2020年,青和居社區在19個樓棟成立黨支部。動員優秀黨員擔任樓棟黨支部書記,組建“平安福”巡邏隊、“啄木鳥”護綠隊、“管得寬”志願隊。近兩年,成立“119”樓棟自管小分隊,“119”即1名網格員、1個下沉單位、9名樓棟志願者,將治理半徑從網格延伸至樓棟。

  圖為青和居社區“119”樓棟自管小分隊成員上門為老人送餐。

  王桂安是青和居社區第一網格黨支部書記,也是一位退役軍人,也是“119”自管小分隊一員。

  今年上半年,80歲的胡婆婆被汽車撞倒,王桂安立即趕到事故現場,通過網格員&&到其家屬,將胡婆婆送往醫院。胡婆婆出院後,王桂安每天上門看望並送上自己老伴熬製的藕湯。在他帶動下,越來越多社區居民開始關注公益活動。

  “社區治理必須更加廣泛動員、凝聚各方力量,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用好物業公司、下沉單位、群團組織三支力量。”青和居社區副書記張美麗介紹説,目前,社區引入15家專業社會組織,志願者人數達1772人。

  做實五大載體 提升幸福指數

  “社區工作人員經常一家一家敲門,詢問有無困難,需要什麼幫助。”居民左平租住在青和居社區,因小孩生病家庭經濟困難。“天天敲門組”主動上門,告知相關政策,還為左平一家申請了臨時救助。

  居民謝志傑是“天天敲門組”成員,他看到青山區社區幹事招聘公告,第一時間向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小趙分享,小趙看到後積極報名,成功考上了青山區青雅居社區幹事。

  近年來,青和居社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做實做優“天天敲門組”“順順吧”“好樣的工作隊”“社區好味到大食堂”“四點半學校”等五大服務載體,把群眾需求和問題解決在基層“最末梢”。 

  圖為老人在青和居“社區好味到大食堂”就餐。

  為解決社區獨居、空巢老人買菜做飯難題,青和居社區引入公益性社會組織,創辦800平米“社區好味到大食堂”,爭取民政部門專項補助,60歲以上老人可以吃到葷素搭配的飯菜,行動不便生活困難的老人,社區免費送餐。

  社區1500余輛電動車停車難、充電難,青和居社區用好用活下沉力量“好樣的工作隊”,累計新建、擴建停車棚17個,新增電動車停車位700多個。

  青和居社區居民打零工、跑外賣、送快遞的較多,上下班時間不固定,沒時間接送孩子。社區創辦“四點半學校”,邀請志願者給孩子們講故事,策劃益智游戲。工作人員還把孩子們帶出課堂,到戴家湖公園、青山江灘等“青山地標”打卡,培養出一批小小講解員、環保小衛士,高峰期社區託管孩子150多個。

  圖為“順順吧”矛盾調解室。

  社區還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打造一個矛盾調解室,取名“順順吧”,邀請“兩代表一委員”、人民調解員、民警和群眾代表等組成“順順服務團”,圍繞物業服務、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等居民鬧心事,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化解矛盾糾紛。

  青和居社區黨委書記桂小妹説,家庭感情、鄰里關係等問題,用情感方式來春風化雨,是基層法治建設的有益補充。

  讓居民站C位 共建和諧家園

  近年來,青山區讓居民“站C位”,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發動群眾改善社區人居環境,構建和諧社群關係,美好生活畫卷正徐徐鋪展。

  青和居社區在每棟樓搭建“樓棟議事會”&&,讓居民心事有處説、難事有處提。樓棟黨支部書記每月召開樓棟議事會,大家反映問題需求,商討解決方法。

  有居民反映老人喜歡坐在樓棟大廳聊天,環境很簡陋,可以把大廳改造一下。“樓棟議事會”不僅由居民提出問題,還發動居民想辦法,經過幾番討論,最終確定把19個樓棟大廳進行改造,打造“一樓一品”“共享客廳”,方便居民歇腳、聊天、説事。

  樓棟大廳改造過程中,從徵名到設計,大家出謀劃策;從施工到完工,有的當質量監督員,有的出力幫忙搭架子,有的捐書捐畫,還有的捐出了自家的桌椅板凳。後來,居民還一起設計建設了小區黨群服務驛站、再生花園、百姓舞&等一批項目。

  設想變成了現實,居民高興之餘也更加珍惜。老黨員張幼林説:“青和居是大家共同家園,人人出力才會更好。”

  圖為青和居社區工作者和居民在樓棟開展特色活動。

  把“話筒”交給群眾,把“劇本”交給群眾,把“舞&”交給群眾。電動車進樓,有人勸阻引導;樓棟大廳環境衞生,有人來做;居民想看電影,有人來播放……越來越多社區居民加入樓棟自治隊伍,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昔日的華中地區最大棚戶區,已蝶變為環境優美、秩序井然的現代化小區,青和居社區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青和居社區書記桂小妹説:社區雖小,但一頭&&着千家萬戶,一頭關係着國泰民安,這一切都離不開居民的廣泛參與。

【糾錯】 【責任編輯:連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