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田”變“良田” 種糧有奔頭——湖北陽新高標準農田建設走訪見聞-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4 04/17 20:12:56
來源:新華網

“糧田”變“良田” 種糧有奔頭——湖北陽新高標準農田建設走訪見聞

字體:

  走進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陶港鎮官塘村,一塊塊農田錯落有致,挖掘機、推土機、翻鬥車等大型機械輪番作業,開溝挖渠,修整田埂,一片繁忙。

  “這是官塘村215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目前已接近尾聲。”在施工現場的陶港鎮副鎮長陳緒鵬説,過些天,土地翻耕後,就能種植早稻,預計每畝增收100公斤。

  圖為陽新縣陶港鎮官塘村高標準農田。(潘靜茹 攝)

  陽新縣地處幕阜山向長江衝積平原過渡地帶,屬鄂東南低山丘陵區,境內耕地呈“小、短、陡、彎、碎”特點,長期制約當地農業機械化、集約化、産業化發展。

  “你看這片地,以前共有大小田塊97塊,最小的只有2分地,而且凹凸不平,水澆進去,高的地方留不住,低洼處又被淹。”陳緒鵬指著遠處的施工現場説,種糧收成難保障,農民也就不願意種。

  類似問題並不鮮見。作為農業大縣,陽新縣近年來科學編制規劃,按照“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建成高標準農田62萬畝,推動“糧田”變“良田”,為保障糧食增産、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要想旱澇保收、高産穩産,還得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陽新縣農業綜合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洪亮説,為避免高標準農田“重建設、輕管理”,陽新縣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資金報賬制,同時發動群眾充分參與項目後期管理,常態化監督項目工程品質,確保高標準農田長期發揮效益。

  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當地農業高品質發展按下“加速鍵”,一改傳統農業“望天收”的局面,實現農機下田、機械作業的規模化種植生産。

  走進陽新縣浮屠鎮前山村,種糧大戶蔡榮壽流轉的150畝高標準農田裏,農機手正駕駛高速插秧機,來回賓士,把一株株嫩綠色的再生稻秧苗有序插入田間。“小田變大田後,農機下田更方便了,也節約不少農資成本,每畝年增收近300元。”蔡榮壽説。

  記者走訪還發現,以前每年只種植一茬作物,如今開啟雙季種植模式。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散亂”耕地變“優地”,春種水稻,秋種油菜,土地效益大大提升。

  陽新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合仕説,近年來,陽新縣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增産效應已逐步顯現。今年,陽新縣將繼續推動項目落地,新建高標準農田1萬畝,改建高標準農田2.54萬畝,確保糧食産量提升。(記者田中全)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