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雷霆2024武漢行動”執行專項行動3月20日啟動以來,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針對執行領域“急難愁盼”問題,以執行無紙化、案款“碼上繳”等工作創新為抓手,推動異地執行無紙化、便捷化,在提升執行工作質效的同時,減輕當事人訴累,實現執行到位率和群眾滿意率雙提升。
“以往外出執行需要準備大量文書材料,攜帶不便不説,一旦有缺漏就可能無法開展執行行動,現在只需要一個平板就可以出門了。”該院執行員沈建聰説。
“平板”是指經開法院正在推進執行無紙化改革的重要載體——移動執行終端。經開法院去年就已實現了從執行立案、排期到送達、開庭及生成文書、歸檔等全鏈條、全節點、全流程無紙化辦公新模式,並為異地執行準備了移動執行終端。
通過該終端,執行法官外出辦案能登陸案件系統處理日常事務,能實現一鍵生成法律文書、在線申請電子簽章、自動向當事人推送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外出執行效率。
申請人某設備公司與被執行人某信息技術公司之間的合同糾紛,標的800萬元。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後,通過查控系統僅凍結被執行人公司賬戶案款40余萬元,萬分焦急的申請人多次來院詢問辦案進度,為推動案件盡快執結,執行法官決定前往該公司在上海的經營地。
到達該公司後,執行法官見到了公司員工,經過交談了解到,該公司創立至今信譽良好,僅有此一件涉訴涉執案件,合同違約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響導致虧損,公司股東也在積極籌款。執行法官研判該公司尚在正常經營,且有還款意願,促成雙方執行和解實現“放水養魚”是該案最優解,於是現場組織雙方開展執行和解,並促使雙方就還款計劃達成一致。執行法官通過移動執行終端現場製作了執行和解協議,雙方線上簽字確認後該案和解結案。
“以前,銀行網點是我們異地執行第一時間留心關注的,因為案款子賬戶只能通過銀行轉賬,如果附近沒有銀行網點,就會影響執行效率,也增加當事人訴累。”執行幹警余希介紹説,有鋻於此,經開法院推出執行案款“碼上繳”新模式,在移動執行終端中自動生成對應案號的繳款二維碼,當事人只需要通過微信掃描就能直接把案款轉入對應案號的案款賬戶,足不出戶完成支付。
某汽車銷售公司與王某某、盧某某等人保證合同糾紛一案進入執行階段後,執行法官對三名被執行人名下銀行賬戶、財産情況進行調查,均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産,也無法通過預留的地址和電話&&上被執行人,案件執行陷入僵局。
為兌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執行法官決定根據被執行人身份證住址信息,前往恩施開展異地調查和執行。在當地法院警力支持以及村委會幹部幫助下,執行法官輾轉一個多小時到達被執行人家中見到其家屬。執行法官表明來意,詢問被執行人下落,並詳細説明了拒不履行的法律後果,成功勸服其家屬代為履行。
付款時,家屬通過微信掃描移動執行終端生成的繳款二維碼,方便快捷地將全部案款轉入法院賬戶。(黃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