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擦亮世界級“金字招牌”——“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成功創建回眸-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4 04/01 21:42:13
來源:新華網

持續擦亮世界級“金字招牌”——“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成功創建回眸

字體:

  3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恩施大峽谷-騰龍洞地質公園”為世界地質公園,恩施州再添一枚世界級“金字招牌”。4月1日,湖北省恩施州成功創建“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新聞發布會在恩施州城舉行,恩施州相關負責人介紹相關情況。

  圖為發布會現場。新華網發

  歷經18載,從省級到世界級的蝶變

  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恩施州所轄的恩施市、利川市境內,公園面積679.19平方公里。其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前身”是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省級地質公園,至今已走過18年歷程。

  2014年1月,經原國土資源部批准,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獲得創建國家地質公園資格。2019年9月,國家林草局批復成立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圖為恩施大峽谷景區。新華網發

  2020年起,恩施州將創建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連續五年列入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4月恩施州成立了以州長為組長,恩施市、利川市及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州林業局局長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局長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負責統籌協調和牽頭創建。恩施州聘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江風教授團隊,開展資源調查評價、申報文本準備等工作。

  2021年10月,恩施州向國家林草局提交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22年2月,恩施大峽谷-騰龍洞地質公園成為2023年度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唯一申報單位。2023年7月,恩施大峽谷-騰龍洞地質公園順利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組實地考察評估;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審議通過了恩施大峽谷-騰龍洞地質公園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的申請,直至前不久正式獲批,恩施大峽谷-騰龍洞地質公園成功實現了由省級到世界級的蝶變。

  讓一座立體岩溶博物館,“活”起來

  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以岩溶地貌及構造地貌類型為特色的地質公園,被譽為“立體岩溶博物館”。

  公園內查明地質遺跡79處,其中世界級地質遺跡3處,分別是騰龍洞、清江伏流和恩施大峽谷石柱林。2005年,騰龍洞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一。

  圖為利川騰龍洞景區。新華網發

  清江發源於齊岳山,流經利川盆地流入騰龍洞,在這裡跌落30多米形成氣勢磅礡的“臥龍吞江”壯麗景觀,清江在此就被“吞”入地下,形成長16.8公里、落差165米的地下伏流。

  恩施大峽谷石柱式峰林,是一種恩施地區獨有的喀斯特地貌類型。最典型的是在七星寨景區3平方公里範圍內有62座石灰岩石峰石柱,石柱高20—285米,形成全球罕見的浩瀚嶙峋挺拔的石柱式峰林。

  恩施州副州長楊盛僚介紹説,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的成功創建,是恩施州立足大生態、彰顯“土硒茶涼綠”特色優勢,獨立打造的第一個世界級品牌;是為恩施州“兩山”轉化路徑探索和打造世界級山水旅游目的地加的一道世界級“硬菜”,將為恩施州實現生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和提供新活力。

  做好兩山轉換路徑的“後半篇文章”

  保護與發展,永遠在路上。圍繞恩施州“兩山”實踐創新示範區建設的戰略定位,恩施州充分發揮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效應,秉承“頌造化之神奇、謀區域之常興”的發展理念,探索兩山轉換路徑的“後半篇文章”。

  據介紹,為持續擦亮世界地質公園這塊世界級“金字招牌”,恩施州將充分利用國際交流&&,面向全球同步推介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和全州優質旅游資源,全面提升恩施旅游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堅決履行創建世界地質公園時的承諾,充分利用獨特地質資源,優良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産業。同時,恩施州將學習借鑒各地資源保護、科普教育、智慧公園建設等方面的創新思路和先進理念,鼓勵園區居民和市場主體參與地質公園建設,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

  楊盛僚&&,今後將積極探索“兩山”轉換路徑,高標準建設世界地質公園,助力恩施高質量建設“兩山”實踐創建示範區和打造世界級山水旅游目的地。(黎濰華、秦麗、李赤 )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