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2月21日電(記者鄧楠)近日,我國多地出現了降溫現象,與年前相比,本次降溫幅度更大、低溫持續時間更長。對此,醫療專家提醒,劇烈溫差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普通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應採取相應措施提前防範,減少損害。
“降溫會引起部分患者血壓增高,一些高血壓患者沒有定期測血壓,可能血壓升高到很高才意識到出了問題。”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周逸説,急速降溫對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將産生影響。如部分冠心病患者在氣溫驟降時心臟血管易出現痙攣收縮,加重心肌缺血,或出現斑塊不穩定,引發急性心肌缺血;針對心衰患者,降溫時,如果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就可能導致心衰急性發作。
此外,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經屏提醒,早晚溫差較大,也會導致腦梗患者有所增加。“不少患者醒後卒中,入睡時是正常的,但醒來後卻發現異常。由於發病時間不確切、送醫不及時等原因,很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經屏説。
2月21日,患者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新華社發
氣溫驟降時,普通人如何通過身體表徵判斷心血管是否受到了影響?周逸提醒,常見的判斷表徵包括胸悶、心慌、氣短。基於人體的植物神經特質,上述表徵在夜晚較常出現,而一旦胸悶的頻率超過一天一次,則屬於較頻繁,需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專家提示,患者為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病,可以增加監測血壓的頻率,冠心病患者除規律服藥外,還要關注血脂。心衰患者則應盡量避免感冒。
寒潮下,普通人應避免過度勞累、睡眠不足、情緒波動,防止對心血管産生不利影響。氣溫下降時,戶外活動需注意防寒保暖,室內溫度不宜設置過高,以免溫差過大。與此同時,勞逸結合、節制煙酒及適當運動,都對心血管有利。
【糾錯】 【責任編輯:李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