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農曆正月初四,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沉浸在新年的氛圍中。在秦嶺余脈的群山峻嶺中,一條寬闊黝黑的柏油路猶如蒼龍越過懸崖峭壁,穿過山嶺,一頭鑽進遠處的雪山之中。
圖為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挂壁公路”。新華網發 鄖宣文攝
這裡,是鄂陜交界的十堰市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由於公路盤旋在陡峭山崖上,當地人稱為“挂壁公路”,也是湖北命名的“四好農村路”示範路。
行駛在“挂壁公路”上,群峰盡收眼底。穿過成片的華山松、鷹嘴石景點、坎子山石林景區,再翻過山頭,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村莊坎子山村,突然闖入眼簾。
村莊像一個大寫的“Y”,公路一側整齊地排列着民房、加工廠、游客接待中心、幼兒園、文化廣場等,樓下空地停靠着各種小汽車,好一幅恬靜、古樸、淡雅的山村水墨畫。
“去年賣了50多只羊,30多頭牛,加上家裏種植的高山包菜、土豆,年收入30萬元以上。”坎子山村村民魏堯響高興地説,路通到每家每戶、田間地頭,幹啥都能掙錢。
坎子山村是十堰市海拔最高的村,最高峰牛頭嶺海拔1799米,平均海拔1500米。過去出山,小道僅有一尺寬,像一段羊腸,挂在懸崖上。
1980年,憑着山裏人特有的“一根筋”脾氣和不服輸的“杠勁”,坎子山村請來工程師,制訂了沿坎子山壁“依山就勢、順崖開路”的築路方案。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六七歲的孩子,大家肩挑、背馱、手刨,只為修出一條“出山路”。
“當時路基2米寬,可以通過手扶拖拉機。”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介紹説,寒暑不斷,耗時1年,硬是在峭壁上開闢了一條5公里盤山公路。“通車後,山上到集鎮車程從5小時縮短至1小時。”
有了路,坎子山相繼解決了用電、飲水等難題,人們生活逐漸發生了改變。路,承載着坎子山人希望,人們也越來越期盼有一條更寬更平坦的公路。
2005年2月,坎子山村開始了第二次修路。6月底,公路加寬到3.5米。到2019年,全村硬化公路35公里,通組路達100%、通戶路達90%。
有了路,好致富。村民從石窩窩中整理出2000畝當家地,種起了高山蔬菜。有養殖傳統的坎子山村,把養殖作為增收的另一條路,全村養牛羊近4000頭(只),還把成片的石頭山,打造成“萬畝石林”,成為3A級景區。
圖為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盤旋在陡峭山崖上的“幸福路”。新華網發 鄖宣文攝
2022年,鄖西縣又投資700余萬元,把坎子山村公路拓寬至6米,從水泥路面變成了瀝青路面。“從鄉集鎮到村,20分鐘就到了。”魏登殿看著寬闊的公路頗有些自豪,“坎子山公路連着338省道,到哪兒都方便。”
路越修越寬,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坎子山村高山蔬菜遠銷北京、西安等地,實現年産值1600萬元。村裏還建起了玉米加工廠、粉條加工廠,大大提高了農産品的附加值。2023年,坎子山村旅游總收入1000萬餘元。魏登殿介紹,還有馬頭山羊、華山松等産業,村民日子越來越富裕了。
站在坎子山石林俯瞰,群山峻嶺間,一條條公路猶如飄帶,向遠處延伸,連通四方。“全縣18個鄉鎮(場、區)286個行政村、20戶以上自然院落全部通硬化公路,通暢率100%。”鄖西縣交通局局長陳林介紹,福銀高速、十巫高速穿境而過,正在建設的十西高鐵通車後,鄖西到西安只要38分鐘,到武漢2個小時。愈發方便快捷的公路,正成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路”。(鄒景根、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