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月27日電 春運啟幕,人潮涌動的“春運”大軍奔向天南海北,久違的年味洋溢在返鄉出游路上。作為疫情防控轉段後的第二個春運,今年出行需求增長明顯。據有關部門預測,40天內大概有90億人次出游、探親、休閒,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創歷史新高。有着“九州通衢”之稱的湖北武漢,歷來通江達海、輻射全國,新華社記者通過連線訪談,從三個“變化”,見證不一樣的“春運”。
“數字之變”
根據交通運輸部預測,與往年相比,今年春運發生了一些結構性變化,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幹線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約有72億人次,佔全社會人員出行量的80%,是2023年同期的2倍多。自駕車出行將創歷史新高。
1月26日,在漢孝高速祁家灣服務區,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充換電設施管理公司主任工程師張婷和同事穿行在充電樁間,細心記錄每個充電樁的相關數據,檢查設施設備工作狀態,為新能源車主的綠色返鄉路保駕護航。
1月26日,在漢孝高速祁家灣服務區,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充換電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張婷(左)和同事在檢查設施設備工作狀態。新華社發(王欣攝)
“春運的自駕出行大軍中,新能源汽車增長迅速。曾經因為充電和里程而産生的焦慮,正隨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而消解,綠色低碳出行開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張婷説,武漢市電動汽車保有量已突破36萬台,滲透率超過60%,隨着電動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武漢市將迎來充電需求最旺盛的春運,預計總充電量較去年增長70%。
據介紹,2023年武漢市共新建充電樁6.08萬個,2024年預計新增充電樁8萬個,繼續構建車樁匹配、適度超前、布局合理、管理規範、運行穩定的充電體系,支撐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
“體驗之變”
據預測,今年春運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4.8億人次,日均1200萬人次。
從東北雪海到彩雲之南,從塞北風區到江海之濱,一趟趟飛馳的高鐵正將它們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網絡購票、在線選座、掃碼進站、手機訂餐、無縫換乘……點滴變化中,匯聚起了更快的“春運”,見證着幸福感十足的“中國速度”。
“今年春運,火車站又有新變化,新設的綜合候車區讓孩子們有了去處,大大提升了家長們的候車體驗感。”在漢口站二樓的兒童游樂區旁,準備乘車的旅客張凡興奮地説。
旅客在漢口火車站二層候車室的“智慧島”辦理值機手續。新華社發(宋萍攝)
“為方便出行旅客‘最後一公里’,漢口火車站持續優化中轉換乘流線,對800平方米左右的綜合服務區改造升級,將中轉旅客換乘中心、“老幼病殘孕”重點旅客候車區、兒童游樂區和母嬰哺乳室四個獨立區域連為一體,提升旅客們的出行體驗。”漢口火車站值班站長席姍姍説。
在漢口火車站二層候車室的“智慧島”,亮着白色燈光的“空鐵聯運 漢達九州”的顯示屏格外顯眼。乘客不僅可以查看列車、航班信息,還可以進行手機充電、自助航班值機。
據介紹,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以12306空鐵聯運服務中心為紐帶,與機場聯合推出了‘空鐵聯運、無憂中轉’品牌服務,與多家航空公司建立了首乘、急客通道。“旅客既可以在漢口站辦理自助值機,也可以在機場購買火車票,漢口火車站和天河機場之間乘坐動車僅需12分鐘,大大減少了旅客的中轉時間。”席姍姍説。
“選擇之變”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在外打拼的人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旅游過年正逐漸成為中國春節的新時尚。同程旅行日前發布2024年春節旅行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在出游方面,“北上看雪”和“南下避寒”,成為貫穿春節假期的關鍵詞,越來越多人正從“回家過年”轉變為“全家旅游過年”。
飛機從武漢天河機場起飛。新華社發(陳曉東攝)
“作為全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春運期間武漢天河機場也將迎來客流高峰,預計起降航班2.7萬架次,旅客吞吐量340萬人次,同比2023年春運分別增長33.6%和36.5%。”天河機場航站區管理部運行監管室主管劉宇超説,逐漸恢復的國際航班也將讓全球迎來“中國春節時間”,預計天河機場春節期間將運輸國際及地區旅客7.7萬人次。
繞不開的春運之變,涌動着奮楫向前的時代激流,勾連起萬象更新的社會脈搏。這不僅是一條走向團聚的回鄉路,更是時代縮影和情感載體,凝聚着億萬中華兒女的鄉愁和夢想,聯結成一個高效流動、不斷進步、充滿活力的中國。
策劃:惠小勇、李鵬翔
監製:於衛亞、梁建強
記者:熊琦、鄧楠、萬芃琦、龔聯康
出品: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湖北分社“中直黨建5G融合傳播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