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深入挖掘詩詞文化資源 紮實推進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4 01/15 16:40:52
來源:湖北日報客戶端

老河口:深入挖掘詩詞文化資源 紮實推進創建“中華詩詞之鄉”

字體: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張子緯)“城裏是田,城外是田,一片兒玉米,一片兒藍靛,靜靜的城垣,把綠的風光截成兩段。”1月12日,由中共老河口市委宣傳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市全民閱讀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教育局、市融媒體中心、市新華書店承辦的“詩意老河口·經典咏流傳”全市詩詞歌賦合唱展演活動舉行,由光未然藝術團帶來的一曲《劍北篇·老河口》為活動拉開序幕,《龍的傳人》《聲聲慢》《望廬山瀑布》等16個節目一一呈現。

  1940年,老舍筆下的老河口,“三步一家茶館,五步一座戲園”“鍋勺交響,酒辣魚鮮”“露天的戲&,人人白看,到晚間,燈明如晝,柳影姍姍”……漢水文化、抗戰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相互交融,一派繁榮景象。

  “老河口鐘靈毓秀、文化燦爛,是先秦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交匯地,詩詞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老河口市委宣傳部三級主任科員蔡欣弟介紹,這裡曾是春秋名將伍子胥的故里、漢相蕭何的封地;北宋文豪歐陽修曾在此任縣令,留下《秋日與諸君馬頭山登高》等10余篇作品;北宋沈括曾在此隱居著書,寫下《光化道中遇雨》的經典詩篇。

  抗戰時期,愛國將領李宗仁率領第五戰區官兵在老河口駐節六年之久,老舍、臧克家等文化進步人士雲集在此,掀起了救亡文化運動的高潮;這裡更是詩人張光年的故鄉,一曲《黃河大合唱》,奏響了中華民族不屈抗爭的時代最強音。

  長期以來,老河口人民養成了讀詩吟詩作詩的良好傳統,成立了詩詞學會,目前共有會員168人,先後涌現了在全省享有盛譽的“山水田園詩人”“打工詩人”“農民詩人”“公安詩人”“稅務詩人”“園丁詩人”等。

  “歷史為老河口留下了寶貴的詩詞文化財富,是千年古城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賦予了我們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強勁的發展動能。”老河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華鵬在致辭中&&,該市將深入挖掘老河口詩詞文化資源,把“中華詩詞之鄉”創建工作與全民閱讀、全民終身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推進詩詞文化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創新開展詩詞文化活動,以中華詩詞繁榮發展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