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自宸 宋立崑
日前,湖北省黃石市某米粉店老闆報警稱,有客人稱吃壞了肚子,在店裏起了糾紛。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原來,米粉店老闆因親屬服用藥物後感到不適,多次到某藥店拉電閘,藥店老闆則安排父母到米粉店吃粉,以肚子疼為由要求賠償,雙方多次發生糾紛。
民警將現場控制下來後,將警情推送到黃石港區綜治網格化&&。區綜治中心立即調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聯合處置,雙方經調解後達成一致意見並簽訂協議書,糾紛很快得以化解。民警事後回訪,當事雙方對調解結果均&&滿意。
這是近年來湖北省推動非警務警情分流,調動多方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縮影。
“朋友欠錢、老闆欠薪、商家不給退換貨……這類警情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原因複雜、量大面廣,但超出了公安職權範圍。”黃石市公安局指揮部指揮中心民警汪傑説,“在黃石市,這樣的非警務警情佔總接報警情的32.1%。”
近年來,湖北公安推動構建“110”與“12345”、綜治中心等&&或部門協同的警情分流機制,按照“應分流盡分流”和“非必要不分流”的原則,由公安機關首先研判,對非警務警情進行分流處置。黃石市正是這項工作的試點城市。
“警情分流前,基層民警對糾紛類非警務警情十分頭疼。”湖北省公安廳指揮情報中心指揮科科長李曉輝説,“由於沒有能力立即幫群眾解決問題,不少人會重復報警,既佔用了基層警力,又可能積壓社會矛盾。”
“接到分流警情後,街道綜治中心會立即向相關責任部門派單,要求在12小時內介入處理。”黃石市委政法委智能化建設科科長張琦説,“綜治中心會全程跟蹤監督,及時通過綜治&&反饋處理結果。”
據統計,改革試點以來,黃石市通過工作&&分流非警務矛盾糾紛3675件,事項辦結率達97.6%,重復報警同比下降12.5%。
分流實效初顯,改革全面推開:
襄陽、宜昌通過城運&&將非警務警情對接聯動工作向主管職能部門、街辦、社區網格延伸,最大限度將非警務警情、非緊急治安警情處置在現場、解決在始發;鄂州借助社會力量,將社區(村)幹部、物業保安、開鎖公司等人員錄入“110”接處警系統,助力開鎖、漏水、糾紛求助等非警務警情聯動處置;孝感依託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建設,實現“110”“12345”、綜治網格中心、網絡輿情監測中心一體進駐、同樓辦公、捆綁作業……
“以前,很多警情的事權並不在公安,我們到現場只能控制事態,沒辦法調動資源解決問題,民警跑得很累,有時老百姓還不理解。”湖北省公安廳指揮情報中心副主任張亮説,“現在,我們可以將問題及時分流給相關責任單位,共同解決問題。”
張亮&&,警情分流不是推脫責任,也不是列警務“負面清單”,公安隊伍依然有義務接警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處置,改革旨在提升公安隊伍的出警效果和矛盾糾紛化解效率。
截至9月底,湖北省17個市州80個“110”報警服務台全部完成了與“12345”&&互聯互通和相關數據資源共享。湖北省公安廳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110”向“12345”等&&分流聯動量同比上升45.2%,分流率達75.97%,同比去年上升18.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