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參號”串起長江兩大“雙子星座”-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3 12/07 21:51:02
來源:新華網

“長江參號”串起長江兩大“雙子星座”

字體:

  重慶與武漢,兩座因長江而連接的城市,同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兩大航運中心。兩座城市,猶如長江中上游的兩大“雙子星座”,一個是西南重鎮,一個是華中都會,是長江經濟帶兩大重要節點城市。

  兩座城市,雖地域不同、人文稟賦各異,但在內在氣質與生活習性方面存在許多相近之處。都是兩江四岸,一個是有名的霧都、山城,一個是百湖之市、盡顯大江大湖氣韻。兩座城市都有着濃厚的碼頭文化,都曾在抗戰時作為臨時首都,都名列“三大火爐”,都民風強悍豪爽,共有着長江一樣的性情。

重慶兩江四岸風景。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俯瞰黃鶴樓(無人機拼接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此次,“長江參號”游輪重磅歸來,首開武漢航點,有效串起長江中上游兩大“雙子星座”,讓游客在領略長江沿途美麗風景的同時,也能盡享雙城“色聲香味觸法”的盛宴。

當鮮活麻辣的重慶小面

遇上醬香四溢的熱幹面

這是重慶與武漢最初的一“面”之緣

當熱辣過癮的重慶火鍋

對上鹹鮮十足的排骨藕湯

這是重慶與武漢又一次雙向奔赴的“赴湯蹈火”

如果説食物的相似而不相同

造就了重慶與武漢的和而不同

那麼,能工巧匠雕琢的人文景觀

則讓兩座碼頭城市分出你我

重慶的洪崖洞

繁華與古韻和諧交融

用一態、三絕、四街、八景的形態體現巴渝文化的悠閒

武漢的江漢關

毗鄰浩浩蕩蕩東流的長江

用方形底座、海關鐘、燈塔和觀景&展現武漢舊時人文風情

它們共同見證了兩座城市的巨變與滄桑

洪崖洞 新華網發 韋定武攝

2023年6月6日拍攝的江漢關(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有重慶公路第一橋美譽的重慶嘉陵江大橋

橫跨南北

勾勒出重慶的笑顏

新中國第一座長江公鐵兩用橋的武漢長江大橋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這是最有內涵的重慶

也是最有素養的武漢

武漢江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川劇變臉

怪誕猙獰 美輪美奐

武漢漢劇

爽朗流暢 聲情並茂

千年蜀風漢韻 長存不衰

為我們講述着這兩座城市的文化故事

2023年7月28日,演員在大運會開幕式上表演川劇變臉。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圖為漢劇演員在舞&上表演。新華網發 江欣 攝

在長江寬闊的懷抱中

“長江參號”游輪緩緩航行

成為連接重慶與武漢的文化使者

沿江兩岸的風光、名勝、美食和藝術

構建了一幅生動的畫卷

雄奇 神秘 瑰麗的面紗被你依次揭開

鬼斧神工喀斯特地貌代表的雲陽龍缸

是通常長江水上旅程不到的景點

長江最高點瞿塘峽上的三峽之巔

層林盡染漫山遍野的紅葉

也是一般游客難以欣賞之處

高峽出平湖的三峽工程五級船閘

更是別處難以領略到的大國重器

李白咏唱“朝辭白帝彩雲間”的白帝城

世界縴夫文化活化石的神農溪

綺麗幽深,峭壁屏列的三峽之中最可觀的巫峽

……

每處停靠

都是歷史與文化的深層交織

都是匠心獨具的策劃挑選

都是區別於其他航線的新奇別致處

在這個移動的&&上

逃離城市的喧囂 避開陸路的擁擠

靜心體驗一段頗具雙城特色的水上文化之旅

讓重慶的激情四射

與武漢的直爽大氣

在長江的見證下

形成一份獨特的記憶

“長江參號”游輪是一條動態變換的文化長廊

穿越歷史 綰合現代

串聯起沿途一處處風景名勝 一個個傳説故事

留下長江與城市的難忘印記

更親眼見證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

文案:胡誠、湯冬旸、李少康

圖片:長航集團供圖(部分)

【糾錯】 【責任編輯:湯冬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