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政協協商建言助“恩施硒茶”茶香遠溢-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3 11/21 21:41:18
來源:新華網

湖北恩施:政協協商建言助“恩施硒茶”茶香遠溢

字體:

  茶葉基地180余萬畝、佔全省三分之一份額,産值224億元;境內含硒土壤、富硒土壤分別佔96.41%和59.53%;“恩施硒茶”旗下的“恩施玉露”“利川紅”已成為楚茶名片。這是湖北省恩施州茶産業規模與“硬核”所在。

  如何助力從“茶葉大州”向“茶葉強州”蝶變,湖北省恩施州政協近年來聚焦茶産業發展協商建言,議重點、疏堵點和破難點,為恩施硒茶迅猛崛起“鋪路搭橋”。

  協商搭&,聯茶農重民意

  “每次協商會都很實在,收集茶農意見並將好的建議落實落地。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政協協商會了。”前不久,在推進“恩施玉露”走廊標準化建設專題協商會上,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茶農尹緒堯説。

  早在今年6月初,由恩施州、恩施市、宣恩縣政協聯合組織的首次恩施玉露走廊標準化建設院壩協商會在恩施市芭蕉侗族鄉黃連溪村召開,茶企、茶農和茶專家就茶産業標準化建設坦誠商討對策。一次次“小步快進”,恩施玉露走廊標準化建設正成為引領全州茶産業轉型升級的試驗地、樣板田。

  圖為召開院壩協商會

  鶴峰縣五里鄉南村村曾入選萬里茶道申遺名錄遺産點,村內有數量眾多的古茶園、古茶道遺跡。8月初,鶴峰縣政協在南村洞口驛站召開院壩協商會,商議古遺址和古茶園保護對策。

  “古茶樹保護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該怎麼做?”村民游文訊率先拋出問題。與會政協委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共同商議,最終形成“推動南村村古遺址、古茶園及歷史文化挖掘、保護與傳承”的共識。

  茶園基礎設施建設、茶産業標準化種植、茶旅融合發展……恩施州8縣市政協通過舉辦一次次茶産業院壩協商會,聚焦不同主題,先後召集近千名茶農參會。

  如今,由封閉式協商走向開放式協商,由精英式協商走向大眾式協商,讓茶農感受到政協很近、委員很親,真正“聯”起來了,共同推動恩施茶産業轉型升級。

  委員履職,解難題添活力

  “有了委員工作室,我這個‘茶委員’將更好地履職,多聽茶農意見,多辦實事。”9月14日,“張文旗委員工作室”掛牌時,張文旗如是説。

  張文旗是湖北省政協委員,也是恩施玉露茶企負責人。2005年,他開始在恩施投資興辦茶企。18年間,他組建團隊不斷挖掘、傳承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建成恩施玉露博物館,保護恩施茶文化;帶領茶農建茶葉基地,向省政協提交恩施茶産業發展的提案,用行動踐行政協委員的使命擔當。

  圖為茶園用上“小火車”

  “村裏能有小火車,得益於院壩協商,李委員功不可沒。”9月19日,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村民尹紹政,指着從茶園穿行而過的單軌運輸線稱讚不已。

  慶陽壩村有茶葉基地3000余畝,由於山高路陡,過去茶農種茶、施肥、採茶全靠肩挑背馱。州政協委員、時任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李仁高牽頭討論對策,爭取項目,發動村民投工投勞。最終,小火車在慶陽壩村建成運行。

  像張文旗、李仁高一樣的“茶委員”,在恩施州不勝枚舉。他們向茶農宣講政策,在一線解決生産發展難題,在專業領域發揮智囊團作用,為茶産業發展增添了活力。

  提案推動,聚合力興産業

  “部門回應問題不遮掩,措施有力,成效明顯,我們很滿意。”在“關於建設&&恩施玉露走廊 打造全州高質量發展示範帶的提案”督辦會上,第一提案人袁雄發説。

  這個提案的主辦單位是恩施州農業農村局。收到提案後,州農業農村局推動一條條務實建言轉化為具體措施:恩施州老茶園改造工作推進方案&&並實施;恩施市印發芭蕉—盛家壩—白果恩施玉露産業示範帶創建方案,從茶産業示範園、茶文旅融合體驗區等方面對恩施玉露走廊建設進行規劃;宣恩縣以椒園鎮為軸線,以茶葉專業村為重點,打造“茶葉+文化+旅游”鄉村振興模式……

  鶴峰縣90%的村有茶,70%的農戶種茶,人均茶園面積、産量均居全省首位。鶴峰縣委書記彭元洪領銜辦理《關於全縣茶産業做精做強的提案》,推行結對幫扶制度,每名縣委常委結對幫扶1家重點茶企,清單化為茶企紓困解難。

  既要“提得出”,又要“提得準”“提得精”,州政協每年組織界別委員圍繞茶産業調研,涉茶提案連年都在10件以上。“種茶只種生態茶、做茶只做匠心茶、賣茶只賣良心茶。”恩施州農業農村局負責人&&,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三茶”大文章,讓更多的恩施硒茶“跨山越海”,茶香遠溢。

  “我們將通過政協所能、委員所長服務大局所需,不遺餘力地助推恩施建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茶谷’,為湖北衝刺千億茶産業貢獻力量。”恩施州政協主席、州茶産業鏈鏈長吳建清説。(張麗麗、楊嵐)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