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無恙 風雨同行——董繼寧中國畫作品展暨作品研討會”在湖北大學隆重舉行-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3 11/18 13:51:02
來源:湖北大學

“家山無恙 風雨同行——董繼寧中國畫作品展暨作品研討會”在湖北大學隆重舉行

字體:

  11月17日上午9點,湖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辦了“家山無恙 風雨同行——董繼寧中國畫作品展”的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學術支持,得到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湖北省美學學會、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湖北大學藝術學院和董繼寧美術館的大力承辦。

  開幕儀式由湖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許開強教授主持。湖北大學黨委常委檀坤華、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湖北省文聯副主席王永平為本次開幕式致辭。

  檀坤華先生認為,“董繼寧長期從事中國山水畫創作、研究與教學、繼承與創新,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和個人體系。”

  尚輝先生指出,“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寫生山水畫改良至今,向西方藝術文化的不斷學習,中國山水畫該如何發展,‘家山無恙 風雨同行——董繼寧中國畫作品展’給出了我們答案,通過此次展覽,我們在作品中體驗了董繼寧不僅體驗家鄉景色的變化,也感受到頑強生命所飽含的中國精神。董繼寧在此次系列作品中汲取了寫生山水的創作,又加以對現實山水的學習,將我們傳統水墨與新時代水墨有了一個很好的鏈結。正是董教授不斷探新求我的精神,推動了我們當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

  王永平先生強調,“在傳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發展中,我們應該致力於創新,在藝術作品中追求個性化、時代化。董繼寧畫家的作品描繪了我們遼遠壯闊的祖國山河,在他的作品中彰顯着荊楚文化、民族文化,體現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畫家董繼寧先生&&,此次展覽是他多年來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他對家鄉、對祖國的一份心意。“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於自己而言體現的一種人文關懷,而對於觀者而言是一種對生命的體驗、思考,所以我們在創作中更多的應該對於真善美的追求。”

  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原主席張昌爾在宣布展覽開幕前回憶道:“我在省委工作時,湖北大學是我的&&點,對於湖北大學領導班子建設高度關注,湖北大學的一草一木的變化我們都歷歷在目,董繼寧是湖北美術界的&柱子,畫展在湖北大學舉辦,這幾個因素讓我高興地來到湖北大學參加他的展覽。”

  據了解,共300餘人參加了上午的展覽開幕式,來自北京、四川和省內的美術理論評論家、文藝批評家和美學家60餘人參加了董繼寧中國畫作品研討會,對董繼寧教授的創作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湖北大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檀坤華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 尚輝教授致辭

  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王永平致辭

  展覽畫家 董繼寧教授致答謝辭

  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原主席 張昌爾宣布展覽開幕

  領導嘉賓合影

  畫展現場

  畫展現場

  畫展現場

  畫展現場

  緊接着“家山無恙 風雨同行——董繼寧中國畫作品展研討會”在湖北大學藝術學院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湖北大學,對董繼寧教授山水畫藝術的特質與價值進行學術討論與交流。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主任尚輝擔任學術主持。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資深教授林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首師大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陳池瑜;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許向群;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鄭工等專家受邀發言。

  學術主持尚輝教授首先發言,以“現代性的視覺”來董繼寧山水畫。認為董繼寧能夠將寫實性山水與抽象性山水兩個時代審美的層積相融匯,以半抽象的方式賦予對象現代性。在水色關係上,將傳統筆墨與現代色彩相結合,創造出古人遠不能想象的圖像形式。並肯定展覽的“家山”主題,認為其中含有疫情之後,人應該如何重塑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意蘊。

  作為理論界首位研究董繼寧繪畫藝術的理論家,陳池瑜教授以開篇總論的方式,回顧了董繼寧山水創作的發展脈絡與藝術經歷。認為董繼寧山水畫藝術是新時代山水強音,是民族精神與力量的交響曲。此次展覽的風格由壯美轉變向優美,但不變的是家國情懷,以秀美的“家山”主題創作追尋民族和生命個體的源頭。

  林木教授深度剖析了董繼寧藝術創作的筆墨新認知。認為董繼寧是大氣象、大氣勢山水畫一脈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之一。能夠以自覺的抽象意識,把大千世界的複雜物象,歸納為簡單、單純的黑白灰塊面。並通過對塊面的擺布與構成來塑造畫面的整體結構,形成一種和諧的統一,營造強悍的張力。並能以強烈的色彩塑造微妙細膩的柔美。並將董繼寧山繪畫中的獨特皴法命名為“破峰皴”。

  鄭工教授以解讀藝術家創作初衷的角度對董繼寧中國畫藝術進行解釋與闡釋。鄭教授認為董繼寧藝術創作的目標很清晰——致廣大,致精微。並以靜、凈、境來總結董繼寧的創作面貌特性。認為董繼寧的繪畫能夠體現出一種不斷延伸的心理維度與結構。在處理筆墨和形意空間問題上的方法,注重以結構為先,筆墨隨之,體現出了一種非線性的敘述方式。

  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聯二級巡視員李建華先生,將董繼寧中國畫的主要特徵總結為:大地性與現代性。在大地性方面,高密度高強度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現代性方面,董繼寧的藝術創作為中國山水畫領域內古典中國如何現代中國的探索當中,起到非常有利啟示作用。

  范明華教授借用美學家克羅齊的“抒情的表現”這一概念來概括董繼寧藝術創作的特質。做到了詩情與畫意、醇厚情感與純粹形式、楚地靈氣與聖潔之境的三個統一與三種美感。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光明日報》美術部主任張玉梅女士,從藝術觀賞者的角度出發,細緻分析了展覽作品的美感特性。並借此探討中國畫藝術如何為當代觀眾提供“情緒價值”,讓更多沒有專業審美經驗的觀眾也能夠感受到其間的魅力。

  許向群教授認為:董繼寧的作品具有大美情懷、清新博遠的浩然氣象以及粗細兼備的筆墨心境三個特點。並從情懷、氣象與語言三個方面細緻品鑒、分析了展覽作品的特質,稱董繼寧為當代中國山水畫創作開闢了新的方向。

  張鵬教授從文化淵源、形式語言、情感內蘊、生命狀態四個方面對董繼寧山水畫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稱董繼寧教授在文化淵源方面,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形式語言方面,具有自我開拓性;在情感內蘊方面,經歷了從崇高到優美的演化;在生命狀態方面,體現了對生命樸素記錄與高度敬畏。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學術秘書、《美術》雜誌編輯部主任吳端濤,以“從河山到家山——董繼寧山水畫中的根性與時間特質”為題,概括並分析了董繼寧山水畫的風格轉變。認為展覽體現出董繼寧藝術風格由優美轉向壯美,展覽的三個章節可分別對應根性與時間。根性即董繼寧山水畫體現了人在實踐中的存在狀態與對存在本身的追問。存在的意義也在於在時間長河中的存在,時間的哲學特質由此展現。並稱董繼寧先生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在堅持中華文化主體性上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是年輕一代值得學習的典範。

  湖北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湖北美術學院科研創作處長王志新發言:從湖北省美協的職能角度出發,總結了並肯定了董繼寧教授對湖北繪畫界的貢獻與推動、引領作用。

  湖北省美協副主席、湖北省美術院副院長謝曉虹在發言中指出:通過“家山無恙、風雨同行”山水畫展覽,得以從人類文化活動終極關懷的高度,更加深刻地理解董院長對藝術創造活動的價值價值維度的思考。董院長的山水畫不僅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而且有豐厚的文化內涵,注重美學理想與時代精神結合。

  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長江文藝評論》編輯王琴從藝術欣賞者的角度暢談董繼寧教授山水畫風格轉向的內在審美意蘊。

  尚輝總結發言:本次研討會有多位評論家代表團和湖北文學評論界領導骨幹參與,探討了董繼寧山水個案中的傳承與創新問題。強調了“江山萬里行”與本次展覽主題的關聯,探討了通過山水畫呈現更加深遠、恢弘的歷史和社會情緒的難度。董繼寧先生的作品具有很深的寓意性,表達了現代社會的人文精神。從江山到家山,也體現了對自然的新感懷。董繼寧先生在疫情期間對城市的守望與心境的轉變,在創作上體現為畫祖國風景名勝和革命聖地轉為表現對自己家鄉的不同情感。這種轉化同時代表了我們這一代人對自然的看待與思考。

  董繼寧教授致辭稱:研討會為其長期以來“中國畫語言的世界性”與“中國畫創作的理論支撐”思考提供了可借鑒的重要啟示。會將各位專家的寶貴建議與意見貫徹到未來的藝術創作中。

  最後,研討會承辦方代表許開強教授講話,他説,非常感謝尚輝教授和參加研討會的大師們能在萬忙之中來出席參加董繼寧教授的學術研討會,感謝對董老師的藝術和人生進行的精妙點評、對他的藝術創作與成果的高度肯定和評論。專家們的發言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既是對董繼寧教授藝術創作的高度評價,也是對我們藝術學院的工作指導,讓我們如沐春風,如飲甘露,深受教益與 啟發。研討會結束後,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專家們都真知灼見,並以研討會為契機,努力奮進,把新時代藝術人才培養工作做得更好。

  此次展覽分“回望家山”、“致敬生命”和“明天更好”三個部分,匯聚了畫家董繼寧的多幅代表性作品,展現了他對中國畫的獨特見解和創新精神。展覽的舉辦將為觀眾帶來一場文化盛宴,展現出中國畫的獨特魅力,為當代藝術與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同時,此次展覽也得到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的學術支持,為中國畫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貢獻。出席嘉賓紛紛&&,本次展覽是一次文化盛宴,展現了董繼寧畫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學素養,同時也讓人們窺見他不斷探索、超越自我的藝術歷程。

  部分展覽作品

  第一部分:回望家山

  每個中國人心目中都有一座家山,歷代先賢有許多關於家山的論述和詩文,我最有感於懷的是清代龔自珍《乙亥雜詩》中的“踏遍中華窺兩戒,無雙畢竟是家山”這句詩,和齊白石所刻的“客中月光,亦照家山”那方印章。

  詩人“踏遍”的豪情和畫家“客中”的眷念,給家山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和文化內涵。

  家山,不僅僅是我們的父母之邦,不僅僅是我們的生養之地,更應該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這個有着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有着共同的精神家園,它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世界,是整個民族的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道德規範、價值體系和情感觀念的總和,是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動力源泉。

  這,就是近幾年來,我在與大家共同所經歷中的所思、所感、所願、所望。

  作品名:《雲上家山》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雲上家山樹 多情盼燕歸 青青溪畔草 來數三春暉 壬寅初夏寫鄂南咸寧汀泗橋長壽村孝子山下所見 繼寧於記山大屋

  鈐印:董 繼寧 曾飲江河源頭水 歲隨人歸

  尺寸:144cmx367cm

  創作年代:2022年

  

  作品名:《又見林中鳥語聲》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又見林中鳥語聲 庚子春月 繼寧寫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0年

  作品名:《墨寫家山之三》

  材質: 紙本水墨

  款識:繼寧 辛丑寫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羊(肖形印) 遠之 隨緣

  尺寸:90cmx98cm

  創作年代:2020年

  作品名:《墨寫家山之四》

  材質: 紙本水墨

  款識:繼寧寫

  鈐印:董 繼寧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0年

  作品名:《陸水情長》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陸水清長 辛丑春月寫於鄂南記山大屋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尺寸:69cmx138cm

  創作年代:2021年

  作品名:《遠望孝子山》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遠望孝子山 乙亥仲春寫於記山大屋繼寧燈下

  鈐印:董 繼寧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1995年

  作品名:《明清老屋》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明清老屋學堂窩 壬寅春月寫鄂南咸寧長壽村印象咸寧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2年

  第二部分:致敬生命

  “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作為一個意義非常豐富的命題,長期以來為藝術家和理論家們所關注。將這種這個“人類一切思維、感覺和實踐能力的總和”的“對象化”,則是一個藝術家畢生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我認為:人,最本質的力量,是生命力所賦予的勞動能力和創造能力,是人類的一切精神、實踐能力的總和。人類生命力量的偉大、支撐着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度過災難,熬過黑暗,迎來希望。

  這,也就是近幾年來,我在與大家共同所經歷中的所思、所感、所願、所望。

  作品名:《明月靜松林》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明月靜松林 千峰同一色 乙亥冬月寫歐陽修詩意於記山大屋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無限關山 山裏人

  尺寸:69cmx136cm

  創作年代:1995年

  作品名:《秋染層林》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二零一八年寫神農架印象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知不足

  尺寸:69cmx136cm

  創作年代:2018年

  作品名:《山高路長》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山高路長 乙亥初月寫於記山大屋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羊(肖形印)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1995年

  作品名:《靜穆的森林》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靜穆的森林 庚子春月寫在抗疫新冠肺炎封城之時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0年

  作品名:《仰望南山》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仰望南山 庚子初月 繼寧寫

  鈐印:董 繼寧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0年

  作品名:《翠林萬重送春風》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翠林萬重送春風 感恩最可愛的人 庚子仲春於記山大屋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繼 羊(肖形印)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0年

  作品名:《大山之戀》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大山之戀 敬仰山川異域 恩澤萬物的生命 庚子繼寧寫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寧 羊(肖形印)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0年

  第三部分:明天更好

  明天更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希望。

  希望是一種無窮無盡的力量,它可以讓我們在黑暗的時候看到光明。在經歷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滿懷信心。希望是一個永不磨滅的夢想,它能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動力和活力。

  希望,又充滿着愛,它撫慰我們的心靈。它在經歷傷痛和遺憾後,使我們相信自己,堅信未來是美好的,使我們相信這個充滿希望的世界裏,我們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溫暖。

  這,也就是近幾年來,我在與大家共同所經歷中的所思、所感、所願、所望。

  作品名:《天高路遠 山清水長》

  材質:紙本彩墨

  款識:天高路長山清水長 壬寅歲尾繼寧寫於武昌

  鈐印:董 繼寧 董 曾經悟

  尺寸:69cmx136cm

  創作年代:2022年

  作品名:《高原紅》

  材質:紙本彩墨

  款識:高原紅 庚子秋月繼寧寫

  鈐印:董 繼寧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0年

  作品名:《千年櫻花大幕情》

  材質:紙本彩墨

  款識:庚子尾歲寫咸寧大幕山鄉 野櫻花谷印象 繼寧作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曾飲江河源頭水 佛印

  尺寸:122cmx244cm

  創作年代:2020年

  作品名:《古藤根植深 紫氣滿乾坤》

  材質:紙本彩墨

  款識:古藤根植深紫氣滿乾坤 癸卯初夏寫赤壁陸水林場紫藤谷所見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 江山萬里行

  尺寸:144cmx367cm

  創作年代:2023年

  作品名:《和光同塵》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隨緣度日和光同塵 癸卯夏月寫於夏月寫於記山大屋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曾經悟 自家冷暖自家知 佛印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23年

  作品名:《秋陽之清》

  材質: 紙本彩墨

  款識:秋陽之清河水長流 乙亥秋月寫鄂南山鄉所見於記山大屋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1995年

  作品名:《原野清風》

  材質:紙本彩墨

  款識:原野清風 戊戌清明寫於長壽村 繼寧

  鈐印:董 繼寧 山裏人 羊(肖形印)

  尺寸:69cmx69cm

  創作年代:2018年

 

  出席本次開幕式的嘉賓有:



(通訊員:彭茹娜、王微曦、劉婉雲)

【糾錯】 【責任編輯:劉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