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抑鬱症不是太作、太矯情 它是一種病!-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3 10/28 12:39:14
來源:新華網

【健康解碼】抑鬱症不是太作、太矯情 它是一種病!

字體:

  新華網武漢10月28日電(吳文華、趙夢琪、李曉笛)“不要這麼矯情”“你就是想太多了”……面對抑鬱症患者,很多人會給出這種安慰。實際上,抑鬱症真的不是太作太矯情,研究表明抑鬱症實際是一種疾病。嚴重的抑鬱症可能會導致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本期《健康解碼》欄目,新華網請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朱舟教授,請她來介紹抑鬱症方面的相關知識。

  新華網:很多人不認為抑鬱症它是一種病。請您介紹一下抑鬱症到底是什麼?

  朱舟:很多人的觀念上面認為抑鬱症它跟這個性不好、小心眼、鬧脾氣有關係。實際上隨著我們現代的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它確實是一種疾病,而且是有生物學基礎的疾病。

  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性的因素,比如説饑荒、戰亂、地震這種重大災害的時候,包括疫情,患病的人數會增加。

  也有社會家庭的因素,如果説一個人的家庭關係特別好,社會支援特別多,患抑鬱的可能性會小一些。

  同時也有生物學的因素,比如説神經科的很多疾病,會伴發抑鬱。帕金森伴發抑鬱的比例70%,中風的病人伴發抑鬱的比例40%。還有很多心梗的病人、糖尿病的病人伴發抑鬱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抑鬱的比例也會增多,女性一般大于男性。所以它也有一些生物學的(因素),比如説産後激素水準的劇烈變化,很多人産後抑鬱;青春期因為性激素的一些變化,青春期的孩子也容易出現抑鬱,我們所説的 14 歲現象;在更年期,隨著雌激素水準的下降,很多女性有抑鬱的表現。

  所以抑鬱它既有社會的因素,有家庭的因素,也有一些生物學的因素。目前來説還沒有一個,比如説遺傳或者是某一個途徑完全能夠解釋抑鬱。

  新華網:現在一些人認為抑鬱症患者太“作”太矯情,對這種看法,你怎麼看?

  朱舟:如果是家人或者朋友有這些想法,無疑會給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因為患者在低落的情緒下,可能需要一個傾聽者,就是一個能夠與他共情的人,能夠支撐他度過這一段比較黑暗的時間。

  如果你還漠視他的痛苦,甚至嘲諷他的痛苦,這無疑就是給患者雪上加霜。他會覺得似乎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就更加不想去傾訴,不想去給別人知道。他可能會故意去偽裝或者是掩飾,也就是所謂的“陽光性抑鬱”。他可能在外面裝的一切是正常的,實際上他的痛苦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才會表現出來,不願意去求醫,不願意去求助,會導致患者的情緒陷入惡性迴圈。

  新華網:作為朋友和家人,我們可以為抑鬱症患者做些什麼?

  朱舟:我們如果碰到有這樣情緒問題的人,我們能做的就是當一個很好的共情者和傾聽者,盡量能夠鼓勵他説出自己所有的感受,不要説“你很作”“你怎麼想不開”,你要站在他的角度上充分與他共情。

  如果他的情緒特別的糟糕,已經到了一種病態的程度——鑽進牛角尖裏,或者説陷進情緒的黑暗裏,完全沒法通過他人幫助或者自己調整走出來的時候。你要提醒他及時去就醫,因為醫生的幫助也是很重要的。可能患者是比較輕度的抑鬱,或者是比較偏中度的抑鬱時,能通過自我的調節,通過朋友的幫助和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後,能夠走出來。但是如果他有很嚴重的自殺傾向的,這個時候還是需要正規的醫學治療,否則後果會比較嚴重。

  新華網:聽完朱教授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抑鬱症可能是由生理、心理、遺傳等多種因素産生的。碰到抑鬱症患者,我們要做的就是當一個好的共情者和傾聽者,幫助他們早日走出陰霾,渡過難關。

 

  問醫問藥問健康,留言請發送郵箱xhhbhealth@163.com

【糾錯】 【責任編輯:李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