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3東湖論壇·紡織科技論壇”10月20日在武漢紡織大學舉行。新華網 張潘 攝
10月20日,“2023東湖論壇·紡織科技論壇”在武漢市江夏區武漢紡織大學陽光校區舉行。本次紡織科技論壇的主題是“紡織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活動現場,與會嘉賓分享了紡織纖維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及學術熱點,共同探討了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孝軍、原軍事科學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教授施楣梧、浙江大學教授高超、南京大學教授朱嘉,分別作了題為《染料智能分子工程》《基於多纖維協同效應的高性價比阻燃面料研發》《石墨烯纖維結構功能一體化探索》《纖維與光熱調控》的報告。
這是首屆東湖論壇打造的11個創新論壇之一,論壇旨在激發科研創新,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協同攻關,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切實為湖北省建成現代紡織服裝産業鏈,湖北省紡織服裝産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強有力的科研、人才和創新支撐。
據悉,武漢紡織大學擁有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重點研究基地和一批新型校地校企研發機構。近年來,學校積極服務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紡織、印染、服裝和藝術設計等領域展現出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張潘、湯冬旸)
【糾錯】 【責任編輯:張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