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山:以水為媒借水行舟做活“水文章”-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3 09/12 16:26:17
來源:新華網

湖北竹山:以水為媒借水行舟做活“水文章”

字體:

  漢江最大支流堵河由南向北縱貫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全境。近年來,竹山立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為媒、借水行舟,做深“水文章”、做活“水經濟”。

  護水有責,守住好生態

  堵河一級支流苦桃河從竹山縣麻家渡鎮劉家河村穿村而過,清澈的河水繞着白墻黑瓦的村居蜿蜒流淌數公里,全村488戶1578名村民,生産生活污水卻沒有一滴直排入河。

  讓農村污水不再“放任自流”的背後,離不開竹山縣實施的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工程。劉家河村委會副主任劉昊介紹,目前全村按照“戶收集、鄰相通、院集中”的要求,已經建起農村分散污水處理設施5座,建設污水收集主管300余米、入戶管道500余米,全村污水實現了應收盡收、應處盡處。

  “統籌做好堵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域污水治理,竹山責無旁貸。”竹山縣生態環保局局長王保森説。

  讓王保森底氣十足的原因是這個縣投資8億多元,正在實施的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城鎮園區污水處理廠網、水庫消落區物理硬隔離,全域污水治理“三個全覆蓋”工程。到年底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將達到45%以上、城鎮污水管網接入率將達到90%以上。

  污水整治、水旅融合、産業培育全面激活了“水經濟”,竹山縣依託好山好水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産業,全縣創建國家4A級景區2家、3A級景區8家和一批旅游名鎮、名村。今年1月至7月,全縣共接待游客968.3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9.91億元。

  因水結緣,交到“好朋友”

  今年8月初,竹山綠松石展示體驗中心在北京石景山“公社1958”創意園建成並運營。這是竹山與石景山對口協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也讓綠松石、茶葉等竹山特色産品走進了首都這個大市場。

  遠在秦巴腹地的竹山,因堵河的一泓清水,“結交”了石景山區區委區政府、國家煙草專賣局、黃河小浪底集團、漢江集團等一大批實力雄厚的“好朋友”。

  行走在竹山山水間,從機器轟鳴的衛浴産業園區到窗明几淨的村小校園,從高壩平湖的潘口電站到門前溪流上的小橋,從現代化氣息濃厚中心醫院到設備完善的村衞生室……一座座産業工廠、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惠民小事,無不彰顯着竹山“朋友圈”的真心幫扶和真情投入。

  據統計,多年來,北京市石景山區和國家煙草專賣,累計對竹山縣投入幫扶資金超4.5億元,協作項目涉及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産業發展等多個領域,有力促進了竹山經濟社會發展。

  同時,正是有了漢江集團、黃河小浪底集團的深度參與,竹山實現了以潘口電站、龍背灣電站為龍頭的堵河梯級開發,全縣已建成水電站30座、總裝機83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穩定在10億千瓦時以上。

  因水而興,引到好項目

  9月初,竹山縣接受生態環境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驗收,專家組對竹山縣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兩山”創新實踐中取得的成績高度肯定。

  竹山縣水能蘊藏量居湖北第二。多年來,竹山縣將水電産業作為發展之基,先後建成潘口、小漩、龍背灣3座大中型水電站,全面完成堵河流域梯級開發,水電總裝機突破80萬千瓦,一舉成為鄂西北第二大水電能源基地。

  去年7月,竹山與漢江集團簽署合作開發框架協議,政企雙方將圍繞30萬千瓦潘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並結合竹山縣新能源發展基礎、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電力系統及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合力打造新能源百萬千瓦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

  “蓄”勢向前,一發千里。在政企雙方同心同向努力下,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實現當年報批、當年核準、當年開工。去年12月,項目成為十堰市首個核準並開工的抽水蓄能電站,今年 8月項目全面轉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竹山向百萬千瓦新能源基地邁出了堅實步伐。除此之外,天池嶺抽蓄項目已進入設計論證階段,官渡桃園抽水蓄能、深河龔家灣抽水蓄能、霍河混抽3個項目也進入了國家項目儲備庫。5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靜態投資額將達到 276 億元,未來年發電量達39.5億千瓦。

  竹山突出轉型發展,將生態“好水”變成産業“活水”,大力包裝“水産品”。這個縣得勝鎮星夢茶業開發出“十星紅•醋茶淡飯茶醋”系列茶飲,填補了傳統配製茶醋飲料市場空白,一經上市大受歡迎,産品暢銷到全國,並遠銷俄羅斯、中東、歐美等市場。

  由上海嘉麟傑公司主導的高端氫水項目,已完成水源地選址,正在開展水樣分析和項目論證。未來淺水深流靜無聲的“山泉水”將成為健康、時尚的市場“新寵”。(黨時軒、但興竹)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