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莫愁湖國家濕地公園由莫愁湖和鏡月湖共同組成,佔地近20平方公里。近看湖畔,一泓碧水,層層漣漪;遠觀湖面,水天相連,鷗鳥翔集。春有楊柳依依,夏有蓮葉田田,秋有蘆葦搖曳,冬有翠竹挺拔。
莫愁湖又名“滄浪湖”,俗名“北湖”,位於鐘祥市郢中城區東北隅,因楚國歌舞藝術家莫愁女而得名。明代詩人曾發祥詩曰:“莫愁家住近滄浪,村與湖光共闡揚。溪影尚能描翠黛,藕花猶醉學新粧。閱人凡幾名偏隱,醉我於今勝欲張。從此石城添故事,好將簫鼓吊盧娘。”滄浪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誦莫愁。明王格有《興都謠》讚道:“莫愁花月郢門西,舞罷春風翠袖迷。悔向盧家鬥粧粉,鴛鴦飛上五陵啼。”
從眾多的詩詞文賦和民間傳説中可以得出如下描述:莫愁女,姓盧,名莫愁,大約生於公元前三世紀前後,楚別邑郊郢石城(今鐘祥)桃花村人,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民間歌舞藝術家。她聰明美麗,能歌善舞,“容似香荷新瓣,行如風送彩雲,金嗓一歌聲嗽玉,霓裳起舞袖吐虹”。她每天手搖雙槳,口唱民歌,迎來送往,駕舟於江濤湖浪之上,息槳於桃花柳林之中。她那清脆悅耳的歌聲,常使人們忘卻憂愁,因而,其名盛傳國中。後被召入楚王宮為歌舞侍姬,“十萬作纏頭,莫愁不肯留”。幾經磨難,終於逃離王宮,回到民間。“家家迎莫愁,人人説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
據傳,莫愁女曾經屈原、宋玉指導,翻古傳高曲,融楚辭樂聲,繼楚大琴師劉涓子之後,完成了寡和之曲《陽春》《白雪》的入歌傳唱,為燦爛的楚文化添上了一道迷人的光環。所以,兩千多年來,鐘祥一直流傳着許多關於莫愁女的美麗動人故事。人們為了紀念她,便把她搖船行歌的滄浪湖改名為莫愁湖。
【糾錯】 【責任編輯:連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