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設計時間:2018年
建設模式:PPP+基金+EPC
基地用地面積:380公頃
基地建築面積:69萬m²
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是國內第一個“網絡安全學院+創新産業園區”基地,包含網絡安全學院、網絡安全人才培訓中心、展示中心、國際人才公寓等。
項目從策劃到交付使用僅兩年半時間,建設品質及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都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評價。
(2)尼日爾綜合醫院
項目地址:尼日爾首都尼亞美市
設計時間:2012年
建築面積:3.4萬m²
尼日爾綜合醫院是中國援助非洲國家最大的一座醫院。外墻採用當地的“蒂洛爾”式工法,取尼日爾河的河沙兌入白水泥和水噴塗而成,使建築仿佛從茫茫大地上生長出來一般,與環境和諧統一。
(3)湖北省圖書館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設計時間:2010年
建築面積:10.1萬m²
湖北省圖書館是“十一五”期間湖北省最大的文化建設項目。地上8層、地下2層,閱覽室層高4.8m,凈高3.2m,空間高敞。柱網格局內方外曲,按中國綠色三星認證標準設計。“楚天鶴舞、智海翔雲”,建築既有行雲流水的暢美,也有白雲黃鶴的飄逸。
(4)辛亥革命博物院南區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設計時間:2008年
建築面積:2.2萬m²
辛亥革命博物院南區(原辛亥革命博物館)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而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武漢人文精神。外形設計獨特,高&&屋頂、幾何形外觀、“楚國紅”色調,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和現代建築特色。俯瞰呈V字造型,象徵着革命的勝利和武漢的騰飛。
(5)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設計時間:2013年
建築面積:6.5萬m²
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主要包括15000座網球主賽館、5000座網球場及相關配套設施,是武漢國際網球公開賽賽事中心場館,曾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網球比賽。網球館的造型靈感來源於飛速旋轉的網球,希望以“旋風球場”之名成為網球健兒揚名四海的聖地。
(6)南寧東站
項目地址:廣西南寧
設計時間:2010年
建築面積:12萬m²
南寧東站是當時西南地區最大規模的綜合性鐵路交通樞紐,以“南國大門、崛起綠城”為設計創意,採用坡屋頂多重檐,屋頂輪廓線向上收起匯聚,中間入口兩側立柱水平檐口,氣勢恢宏。屋面和柱廊的菱形紋飾來源於壯族織錦,抽象簡潔。
(7)神農架機場航站樓
項目地址:湖北神農架林區
設計時間:2009年
建築面積:3750m²
架木為屋,師法自然。神農架機場航站樓設計以三角折板的屋面組合模擬群山之態,透明的玻璃幕墻和鋼架形成強烈對比,幕墻反射的自然景色與起伏的木色屋頂融為一體。室內裝飾選擇當地石材與木材,森林般的柱子點綴其中。整個建築充滿“野趣”的同時,也迎合旅游者輕鬆、愉悅、好奇的心理特徵。
(8)武漢市民之家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設計時間:2010年
建築面積:12.3萬m²
合作單位:法國夏邦傑建築設計事務所
武漢市民之家主要包括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城市規劃展示館兩大部分,實現“一樓式辦公,一窗式收費,一站式服務”。整體造型為兩個“L”形體塊互相交疊,形如兩隻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象徵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互助、團結協作。
(9)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公共服務中心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設計時間:2011年
建築面積:14.8萬m²
合作單位:這方建築設計事務所
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公共服務中心整個項目由8棟單體建築組成。充分利用地形特點,建立起一個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生態場所,由建築群圍合成數個空間各異的院落。建築節能率達到63.15%,非傳統水源利用率58.27%,獲住建部頒發的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識證書。
(10)武漢平和打包廠保護與再利用工程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設計時間:2017年
建築面積:3.3萬m²
平和打包廠始建於1905年,是武漢最著名的工業遺産之一。中信設計在國際化文化遺産保護修繕理念的引領下對其進行了修繕改造,通過先進的測繪、加固、BIM以及綠色可持續設計技術的運用,平和打包廠不僅重現了昔日風采,也日益成為武漢這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最重要的一個創意文旅打卡點。
(11)巴公房子保護修繕工程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改造設計:2018年
建築面積:1.2萬m²
巴公房子始建於1910年,共5層,分為地下1層和地上4層,高16.8米,是當時漢口最大的公寓樓,採用磚木結構,由“大巴公”和“小巴公”兩座相鄰的建築組成,平面呈三角形。
項目團隊通過分析巴公房子的原始功能,保留建築平面布局,同時結合武漢本地特色和庭院空間,將建築一樓設置為酒店大堂、咖啡廳等公共空間,二樓及以上設置為酒店客房,“大巴公”和“小巴公”兩棟建築的連接空間用作萬里茶道主題展覽,庭院設置為公共場所。
(12)謝店村傳統村落整體風貌保護與再生設計
項目地址:湖北麻城
設計時間:2015年
用地面積:7.3公頃
項目秉持“低衝擊,微介入,少干預”的更新設計策略和“古中帶新,藝術介入”的造景設計思路,打造“綠水兩軸、東南聚氣,三帶七區、環環相抱”的古村新貌,成功將當地的文化遺産融入到生態化的新村生活之中。
(13)橫琴國際金融中心大廈
項目地址:廣東珠海
設計時間:2014年
建築面積:20.1萬㎡
建築高度:339.15m
合作單位:凱達環球建築設計諮詢(北京)有限公司
項目集辦公、商業、會展、商務公寓及配套服務於一體,四面環水,處處看山,擁有360度環形視野。項目以“蛟龍出海”為主題,外形仿佛由裙樓扭轉成四棟挺拔的塔樓後融合為一體,流暢的建築造型將商業、會展、辦公和公寓完美串聯。塔樓上部的商務公寓呈風車型布局,充分發掘項目地段的景觀優勢。
(14)武漢美術館(琴&館)
項目地址:湖北武漢
設計時間:2017年
建築面積:4.3萬㎡
合作設計:上海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建築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局部三層),包括古代展廳、現代展廳、當代展廳、特殊展廳等,還設置有文創區和親子區。項目設計極具藝術感,造型像起伏的山丘,與周邊景觀融為一體,層層疊疊的梯田式曲面屋蓋造型,在陽光下銀光閃閃,堪稱精緻的藝術品。蜿蜒曲折的棧道穿行在建築屋頂,夜間夢幻燈光營造氛圍,形成了極具體驗性的景觀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