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長江幹線基本形成現代“黃金水道”-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3 07/01 19:05:52
來源:新華網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長江幹線基本形成現代“黃金水道”

字體:

  吞吐量35.9億噸、億噸大港15個、與100多個國家或地區通航通商……近年來,長江航運發展步入快車道,長江幹線已基本形成“黃金水道”,不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曾經,長江岸線和港口存在亂佔濫用、佔而不用、多佔少用、粗放利用的問題,長江水運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沿江省市和有關長江流域機構,堅持問題導向、係統施策、標本兼治,長江岸線整治全面推進,1361座非法碼頭徹底整改,非法採砂基本杜絕,非法航運得到整頓,岸線得以重塑,兩岸綠色生態廊道逐步形成。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副局長李江介紹,長江通航能力顯著提升,幹線基本形成現代“黃金水道”。長江幹支線高等級航道裏程達上萬公里,實現5萬噸級海輪直達南京、萬噸級船舶直達武漢、3000噸級船舶直達重慶、2000噸級船舶直達宜賓,形成了一條“聯通川渝湘、暢行鄂贛皖、通達江浙滬”的水上高速路。目前,長江幹線億噸大港已達15個。

  2023年6月6日,船舶在湖北省武漢陽邏港水域行駛。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

  6月30日,武漢陽邏港,集裝箱堆積如山,龍門吊、橋吊起落不停,一輛滿載汽車零配件等貨物的班輪正準備啟航駛往韓國釜山。不遠處的鐵水聯運場站,裝滿電子産品的中歐班列,鳴笛啟程開往歐洲。如今,陽邏港已實現“航運向東入海、班列向西入歐”,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萬標箱。

  暢通“大動脈”與疏通“毛細血管”同步推進,大中小港口有機銜接,拓展長江“寬度”。據統計,長江水係通航裏程約7萬公里,佔全國內河通航裏程的70%。

  “因港而城”的湖北省黃石市,為讓“黃金岸線”得到“黃金收益”,整合設立黃石新港,跳出單一港口模式,通過整合區域公路、鐵路、水路及航空優勢,積極構建綜合交通樞紐。2022年創下吞吐量2930萬噸的歷史新高。黃石新港正在新建8個2萬噸級的泊位,投入運營後,將成為長江中上游最大單體港。

  與黃石新港一樣,越來越多的鐵路、公路與港口“牽手”。據統計,沿江15個主要港口已實現鐵路進港。江海聯運、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架起長江立體綜合交通走廊。

  2023年6月18日,船舶有序通過三峽船閘和升船機。(王罡 攝)

  三峽船閘通航能力進一步挖潛提升。自2003年通航以來,20年累計通過超99萬艘次船舶、19.1億噸貨物、1200多萬人次旅客。將19.1億噸貨物裝滿40尺集裝箱貨櫃,首尾相連可繞地球赤道22.4圈。

  岸電覆蓋、垃圾上岸、碼頭整治、生態航道……在貨運量提升的同時,綠色航運也在穩步推進。在三峽大壩上游的秭歸港茅坪遊輪碼頭,雖然聞不到刺鼻的柴油味、聽不到發動機轟鳴聲,但停靠在這裏的旅遊客輪卻通過岸電燈火通明。手機輕輕一點,很快就有船到府接收垃圾、廢水,再通過無縫對接轉運上岸,最終實現船舶污染物零入江。

  水運通,産業興。據長江航務管理局統計,2022年,長江幹線吞吐量達35.9億噸,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達到46.5%,比2015年增加1.4個百分點,形成電子資訊、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五大世界級産業集群。(記者惠小勇、徐海波、李思遠)

【糾錯】 【責任編輯:李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