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爐火映古今,創新不停步——揭秘大冶千年不輟的創新密碼-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3 06/20 13:20:46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爐火映古今,創新不停步——揭秘大冶千年不輟的創新密碼

字體:

  新華網武漢6月20日電 題:聚焦高質量發展|爐火映古今,創新不停步——揭秘大冶千年不輟的創新密碼

  連迅、程良友

  圖為蓬勃發展的黃石大冶湖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新華網發

  大冶地處湖北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大冶有悠久的採礦煉銅歷史,“天地為火爐,造化為大冶”,取“大興爐冶”之意,大冶一名由此而來。

  進入新時代,大冶勇立潮頭,奮進不止。2022年,大冶市位居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67位、全國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第44位,入選中國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優秀城市20強。

  歷經千年滄桑,大冶何以始終走在時代發展前列?

  4000年前,大冶掌握世界先進冶煉技術

 今年6月9日,位於大冶市城區西南部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新館正式開館迎賓。新華網發

  今年6月9日,位於大冶市城區西南部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新館正式開館迎賓。在這裡,觀眾不但可以看到氣勢恢宏的古代採冶遺址、質樸精美的古代冶煉工具,還可以詳細了解大冶青銅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銅綠山礦冶技術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所産生的深遠影響和中國青銅文明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天地一烘爐,舉世無雙冶。”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新館布展陳列項目高級顧問、湖北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吳宏堂介紹説,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古銅礦遺址中採冶延續時間最長、開採規模最大、採冶鏈最完整、採冶技術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填補和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銅礦採冶史。

  嘉賓參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新館。新華網連迅攝

  據介紹,從考古資料可以看出,銅綠山銅礦始採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當時的古人主要是露天採礦。商代之後,銅綠山銅礦開始井下開採,歷經周、春秋戰國、漢唐、宋、明、清,持續採冶的時間最長。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面積約2平方公里,銅綠山12個礦體均被古人開採過。其古代採場內遺留的銅礦石達3-4萬噸(銅品位為12%-20%),堆積的廢土石渣物高達70余萬立方米。“根據科學檢測,推測當時銅綠山産銅至少在8至12萬噸。一系列數據足以證明銅綠山在過去的開採規模是最大的。”吳宏堂説。

  考古發掘顯示,商周時期,銅綠山已發明了群井和短巷聯合開採技術,創新了豎(盲)井與(斜)巷聯合開拓技術等多項先進礦物開採技術,並較好解決了地下追採富銅礦脈、井巷支護、排水、照明、通氣、提升等系列技術難題。在冶煉技術上,春秋戰國時期,銅綠山已經採用了鼓風豎爐煉銅,冶銅溫度為1200℃左右,並已具備連續加料、連續冶煉、間接排放渣液和銅液的功能,這是冶銅技術一次劃時代的創新。通過科學檢測,銅綠山在東周時期爐渣平均含銅量0.7%,接近於現代冶銅排渣標準,粗銅純度高達93%以上,這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新館展示的出土的青銅器。新華網連迅攝

  吳宏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上的春秋採礦遺址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僅存的唯一一處井下採礦遺址現場。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初步回答了中國青銅時代銅是怎樣開採、冶煉這一重要歷史課題,為研究中國礦冶技術發展史提供了一批珍貴的實物資料。“它有力地説明,中國古代採冶技術有一套獨立發展的體系。”

 千年爐冶之地崛起國家級高新區

  千百年來,大冶爐火不息、冶煉不止,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大冶由此博得“&&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美譽。千百年後,隨着銅礦資源枯竭,大冶積極探索轉型發展之路。進入新時代,大冶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創新精神,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位於大冶市的黃石大冶湖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前身為大冶經濟開發區,2018年2月升級為國家高新區。近年來,大冶湖高新區堅持新發展理念,加速産業轉型升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全區綜合實力和發展質效逐年提升。

  融通高科公司科研人員開展實驗研究。新華網發 張蕾攝

  大冶湖高新區內的湖北融通高科先進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主營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包含磷酸鐵、磷酸鐵鋰、高鎳三元材料等),産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乘着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東風,從2020年到2022年3年間,融通高科公司實現了營業收入從一億元到百億元的裂變式增長,産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融通高科公司董事長何中林介紹説,為了佔領技術制高點,公司設立2億元研發基金,成立300多人的研發團隊,與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多所高校結成戰略合作夥伴。目前,融通高科已形成四大核心技術,包括高能量密度磷酸鐵創新工藝、複合鐵源工藝技術、正極補鋰技術及磷酸鐵鋰廢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助推新能源汽車電池續航里程從600公里邁向750公里。

  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位於黃石大冶湖高新區的東貝精密智造車間。新華網發 張蕾攝

  “科技創新是永遠的主旋律。”大冶市委副書記、黃石大冶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潘小進説,大冶湖高新區始終緊盯“高”和“新”的發展方向,育龍頭、補鏈條、強集群,培育出一批發展迅猛、技術領先、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主體。目前,大冶湖高新區建有國家、省、市級各類企業研發&&170個,規上企業26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8家。2022年,大冶湖高新區核心區規上工業總産值達464.2億元,首次躋身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園區”榜單,位列第88名。今年2月,大冶湖高新區高效節能通用設備製造創新型産業集群獲批國家級創新型産業集群。  

  打造全域創新體系,奮進全國縣域經濟50強

  大冶市是全國首批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也是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爐火映古今,創新不停步。近年來,大冶市堅持把推進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地域、多層次推進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大冶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文勝介紹説,近幾年,大冶市先後&&《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實施方案》《關於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大冶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實施“十大創新&&”行動方案》《關於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科創高新建設的試行辦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科技創新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構築了良好的創新生態,有效激活大冶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

  今年3月,大冶市(武漢)離岸科創中心、黃石大冶湖高新區科創未來孵化器在武漢揭牌,包括創新獎補、人才引進、産業招商等在內的一攬子扶持政策同步推出。兩大離岸科創中心集研發試驗、企業孵化、成果轉化、招商引智和科技金融等五大功能為一體,以吸引科技、金融、人才等創新資源匯聚,助力入駐企業加快創新升級,助推大冶産業轉型發展。

  如今的大冶市,創新氛圍濃郁,創新成果不斷,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增加,社會經濟穩步發展。2022年,大冶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44家,同比增長23.85%。當年,大冶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60.79億元,比上年增長6.5%。今年一季度,大冶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6.74億元,按可比價格增長5.6%。

  “讓創新賦予大冶高質量發展最強勁的動力。”黃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書記郝勝勇&&,未來,大冶市將加快融入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着力暢通創新發展“血脈”,打造全域創新體系,為加快建成重要節點城市、奮進全國縣域經濟50強提供堅強支撐。

【糾錯】 【責任編輯:張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