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邱敏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葛洲壩街道錦繡社區是2017年由葛州壩集團移交給地方的首個社會型社區,居民多為葛洲壩集團退休職工及家屬,留守老人和孩子較多。移交時,不少葛洲壩集團退休職工及家屬擔心移交地方後生活幸福指數會下降。
同為葛洲壩集團職工子女的邱敏,深知這些居民的擔憂,作為錦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數便成為她追求的目標。
黨員報到 啟動“入樓入戶”行動
“提升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檔次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的硬體基礎……”邱敏在調查中發現,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政府有一定資金補助,但還不夠,需要“化緣”,而借助包聯單位等方方面面的力量是一條好的路徑。
邱敏抓住這個契機,迅速組建社區力量,登門拜訪包聯單位,逐步落實了基礎設施項目改造升級的資金。
一年多的時間,在包聯單位大力支持下,錦繡社區完成了休閒廣場改造、運動設施更換、文化長廊和休閒亭等大小建設項目57個,社區人居環境得到質的提升。
針對社區工作人員少、黨員不多的情況,邱敏充分發揮社區居民中退休幹部職工中的黨員和下沉黨員幹部的作用,啟動“入樓入戶”行動。
健全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全覆蓋組建8個小區黨支部、28個樓棟黨小組,選配91個黨員中心戶,打造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紅色社會組織,如今,錦繡社區轄區物業和業委會中黨員佔比均達80%以上,構建了黨組織居中引領,業委會、物業、社會組織等聚合環繞的組織矩陣,吸納包聯企事業單位及下沉黨員等各方力量,成立1個社區“大黨委”、8個小區“大支部”,選優配強兼職委員52名,進行入樓入戶。
同時,每個樓棟選配黨員管家入戶,對居民進行貼心服務,幫助化解鄰里糾紛、物業矛盾,實現了問題在樓棟發現、矛盾在樓棟化解。
敲門問需 鎖定幸福升級目標
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通過紙質問卷、小程序等方式,發放需求問卷5560份,入戶走訪居民1300戶,收集居民在安防、文化休閒、健身康養等方面的需求。
錦繡社區佳鴻緣小區地下車庫常年被3個快遞公司用來營運,大量快遞在小區堆積,摩托車在小區隨意穿梭,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居民苦不堪言。機電小院小區缺乏非電動車充電樁、私人亂搭雨棚佔用停車位等問題成為焦點。
針對以上居民訴求,邱敏和社區一班人組織物業公司、業委會、居民志願者代表召開“壩壩會”,在社區成立居民議事協商委員會,大力推廣“五民工作法”,由社區“兩代表一委員”組織開展協商議事活動,有效解決了垃圾桶安置、高空拋物監管等一系列“老大難”問題。
社區舉辦“場景怎麼建·請你來點單”“小區怎麼管·大家商量辦”“您有訴求·我來解決”等系列活動53場,把居民的家長裏短搬到活動現場。這一舉措推動了小區垃圾分類、停車場充電樁建設、智能門禁系統安裝等121個“小事”“瑣事”及時解決。
“之前,小區電動車缺乏充電樁,自己沒法安裝,每天得跑到幾百米遠的妹妹家小區充電,非常麻煩。現在,社區根據居民訴求安裝了充電樁,非常方便。”機電小院小區居民李建國説。
社區還組建由黨員、熱心居民自發組成志願服務隊,勸導拆除私搭雨棚17個。每天回家,看到小區亂搭亂建都拆除了,周圍環境變樣了,居民陳芳豎高興得豎起大拇指。
整合資源 打造生活服務場景
制定服務居民八大場景設計方案時,邱敏充分考慮社區服務陣地親民問題,拆除隔離式辦事櫃&,方便工作人員和居民零距離接觸,貼心溝通。通過打造功能複合齊全、資源高效利用、環境親民和諧的“社區客廳”,社區建成了老年人和幼兒樂園。
“我愛運動,但隨着年齡增長,腿關節不利索,只能就近到社區健身房鍛煉。這裡,老人健身器材多,還有各式按摩器材。每天過來鍛煉鍛煉,非常舒暢!”居民周亞平對社區健身場景讚不絕口。
愛唱歌的居民王敏喜,加入了社區合唱團,每天和隊友到社區“音樂廳”練嗓子,開心得不得了。
走進錦繡社區書畫廳,只見周洋等十幾位老人正靜心練字畫畫,老年生活其樂融融。
在社區托幼中心,小朋友陳昊的媽媽高興地説:“社區2歲至3歲寶寶都過來參加親子互動。這裡不僅有專業老師指導,活動場所和玩具一應俱全。孩子們高興,家長們也高興!”
邱敏介紹,社區對服務場景進行分類管理,設置了健康醫療、休閒文化、創新創業等3個服務場景,引進了“濃情夕陽”“一米陽光”等社會組織,負責健身器材、休閒設施的日常維護。社區客廳、黨群連心站等公共服務場景,則由社區工作者負責陣地的日常維護,確保為居民群眾營造舒適便捷的公共服務環境。
“社區每個場景大部分是免費的,即使收費,也只是象徵性收點報名費,非常親民。”活動場所的社區管理人員介紹。
人人參與 共同締造典範社區
“社區各項活動之所以收費非常低,甚至不收費,關鍵是很多場所都是社區志願者在提供服務。”邱敏説,我們採取陣地換服務、志願者服務方式,先後在社區、小區組織開展“四季傳家”經典誦讀會、“早教進社區”、創業故事沙龍、制香、茶藝、手作等文化活動230余場次,大大增強了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與此同時,錦繡社區425名志願者異常活躍,先後組成政策宣講、文明督導、活動策劃、心理諮詢等14支服務小分隊,常態化開展文明典範城市創建、關愛特殊困難群體等志願活動,發動居民3000多人次參與治理,近200多戶特殊家庭從中受益。
佳鴻緣小區48名自管黨員,聽從錦繡社區黨委號令,主動參加小區環境整治,累計清除樓道雜物1.5噸、剷除野廣告67處,發動居民捐贈二手舊物、閒置桌椅,打造公共休閒亭1處、共享花園1處。如今,佳鴻緣小區環境整潔有序,居民幸福指數直線攀升。
目前,錦繡社區正在向居民徵集景觀小品建設意見,建設“屈子堂”(非遺秀場)和“文明之星”“善行義舉”文化墻,塑造小區網紅地、打卡地,通過挖掘小區好人好事,尋找榜樣力量,着力打造志願小區、好人小區。同時,通過發動居民共同參與小區環境治理,評選最美陽&、生態達人、最美小區等,構建沉浸式主題場景,爭當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典範。
社區不斷加強創新智慧社區建設,運用“互聯網+”理念,依託社區微腦搭建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形成居民點單、&&派單、團隊高效接單、服務對象及時評價的智慧化便民服務流程。在社區服務中心大廳門口,有一台智慧服務器,輸入身份信息,可以查詢房産、社保、醫保等信息,並且可以網上辦理。等一切辦理後,可以現場免費打印一份資料,十分便捷。社區還安裝人臉識別門禁、車牌智能識別系統,將小區監控接入雪亮工程,構建起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一鍵提供小區基礎服務。
70歲老黨員劉立軍説:“社區是我們快樂的家,這是我有生以來從未享受過的幸福生活。” (劉兆奎、王凌雲)
圖為五方共治聯席會
圖為小區居民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