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鶴峰:“三杯茶”托起鄉村振興夢-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3 06/05 22:32:44
來源:新華網

湖北鶴峰:“三杯茶”托起鄉村振興夢

字體:

  圖為鶴峰縣萬畝茶園

  好山好水出好茶,地處北緯30°“黃金産茶點”的湖北省鶴峰縣是全國生態最好地區之一。良好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鶴峰茶優良的品質。富饒的自然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鶴峰聲名遠播。

  多年來,鶴峰縣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全縣茶園面積近40萬畝,有機茶基地認證面積達10.9萬畝,居全國之最。茶葉市場主體1100余家,其中,規上茶企25家,産值過億元茶企7家、過2億元茶企3家,茶企總數、出口總量、創匯總額均居湖北省第一,是名副其實的産茶大縣。

  一杯出口茶 揚名海內外

  走進鶴峰縣走馬鎮木耳山有機茶園基地,連綿起伏的茶山,盤旋而上的柏油公路,忙碌的茶農……茶山上,風清雲朗,茶葉在十指尖翻飛;茶山下,機器轟鳴,茶香四溢遠飄海外。

  “2023年開年以來,公司已經接到了來自歐洲、東南亞、非洲等海外市場的訂單2800萬美元。在剛剛結束的茶商大會上,達成意向簽約11.5億元。”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銀火説。

  朱銀火是一名寧波茶企負責人,幾年前,為了尋找優質茶源來到湖北鶴峰,被鶴峰的生態環境和茶業資源所吸引。2019年,朱銀火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創辦了鶴峰凱榮實業公司。2020年,朱銀火紮實推進組織實施建設凱榮公司8000噸有機茶生産加工和基地建設項目,通過整合茶産業種植、加工、流通、消費四個環節,充分發揮凱榮公司出口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逐步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3年來,凱榮實業累計實現茶葉出口逾1.5萬噸,實現創匯逾6000萬美元,輻射帶動全縣以走馬鎮為主的茶農一萬餘戶,帶動基地20萬畝。助推引領了鶴峰縣茶葉營銷的創新與轉型。2022年,鶴峰縣的幹茶總産量3.75萬噸,出口8000噸,創匯3200萬美元,並遠銷摩洛哥、埃爾及利亞、阿富汗等國。鶴峰“以茶會友,以茶謀業”聲名鵲起,茶葉已成為鶴峰打通國際市場,香飄世界的亮麗名片。

  一杯名優茶 匠心高品質

  近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中國茶産業生態低碳發展信息交流會上公布了全國首批40多家生態低碳認證企業名單,湖北省鶴峰縣翠泉茶業有限公司名列其中,喜獲“全國首批生態低碳茶認證企業”。位於鶴峰縣中營鎮北佳集鎮的翠泉茶業,是一家創辦於1992年,專注於名優茶生産、加工、自營專賣的茶企。匠心品質,初心不改是翠泉茶業30余載得以持續發展、保持活力與朝氣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翠泉茶業作為鶴峰名優茶産業的代表,深受高端客戶的青睞,先後40余次獲省級以上名優茶評比金獎,以及湖北十大成長型企業、湖北省十佳名優茶加工企業、湖北茶業十強企業等榮譽稱號。

 “今年,公司完成茶葉加工13.8萬斤,已實現銷售收入1600萬元。未來要讓鶴峰的名優茶,成為一張遞向世界的湖北名片。”翠泉茶業董事長唐祖新説。

  據悉,翠泉茶業公司擁有綠色食品認證基地5000余畝,有機茶園轉換基地2000畝。在北京、武漢、長沙等省會城市設立“翠泉茶葉”直營店,産品暢銷全國各地。有機茶是鶴峰茶産業的名片,具有核心競爭力。面向新時代,作為三十年老字號茶企的翠泉茶業,在做大做強茶産業發展這篇文章上,不斷探索着新路徑,書寫茶文化與茶産業深度結合的新興圖景。

  一杯荒野茶 生態大産業

  平均海拔800多米的容美鎮麻旺村是一座有着悠久茶歷史的古茶鄉。山上野茶樹抽出嫩芽,古色古香的茶山棧道上,處處能看到村民們採茶的身影。

  “現在野茶價格好,一天採茶可賺200多元。”麻旺村村民何大姐高興地介紹,自從村裏建起了恩施州八方野茶業有限公司,深藏大山的荒野茶成了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金葉子”。

  氣候溫和的麻旺村生態資源豐富,現存有百年老蔭茶和拋荒幾十年的野茶林地共19600多畝,其中荒野茶樹面積達5000余畝,光古茶樹就有40000多株。野茶味香、耐泡、口感層次豐富,但苦於地理位置偏僻,銷售途徑少,導致寶在深山無人知。2017年10月,來自福建的茶商胡金蓮一次偶然的機會,與這裡的野茶邂逅。為了充分利用野生茶樹這一珍稀資源,促進山區百姓增收,2018年,胡金蓮投資2000余萬元,註冊成立了恩施州八方野茶業有限公司,致力於野茶開發、生産、加工和銷售,為當地茶農敲開了“致富門”,改變了村民以往守着“金山”過日子的窘境。

  “過去野茶沒人要,現在野茶很搶手。今年茶産量有5萬斤幹茶,産值八千萬元。未來我們要讓四面八方的人喝上健康生態的鶴峰野茶,真正做到‘鶴峰茶,世界品’。”胡金蓮説。

  與胡金蓮有同樣期盼的還有鶴峰縣眾多茶企茶農,他們都在為“三杯茶”的發展藍圖描繪色彩。以茶為媒做好富民産業,推動鶴峰茶産業轉型升級,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田華、蔣楊艷)

  圖為制茶師在晾曬茶葉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