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品質發展丨湖北大學:師生共護湖清水美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3 06/05 09:26:05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品質發展丨湖北大學:師生共護湖清水美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字體:

  新華網武漢6月5日電題:聚焦高品質發展丨湖北大學:師生共護湖清水美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李曉笛、趙明珠

  位于武漢沙湖之畔的湖北大學,30年來以沙湖為中心,圍繞濕地保護和生態環保教育進行了一係列探索。湖大師生不僅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從技術治理的角度為周邊及省內其他濕地的生態環境保護貢獻力量,還通過環保講堂、文創設計等方式,向公眾傳遞濕地知識和環保理念,聚力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圖為沙湖一隅。新華網 李曉笛攝

  師生接力共護一湖清水

  夏日,在武漢市沙湖公園,來自湖北大學沙湖環保志願隊的隊員們頂著烈日開展環保志願活動。在湖岸邊,他們認真仔細的尋找垃圾並撿拾歸類。在淺水處,他們利用專業儀器進行水質取樣,分析PH值、TDS、溶解氧、電導率等水質數據。

  放眼整個沙湖公園,草木青翠,碧波蕩漾。人們漫步賞景,享受著親水之樂。近年來經過武漢市生態環保部門的係統治理,沙湖的水質局部可達Ⅲ類,清澈的湖水讓沙湖的吸引力與日俱增。今年,外沙湖、內沙湖均獲評武漢市“美麗河湖”。

  “沙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是我們最開心不過的事。”湖北大學沙湖環保志願隊的隊長黎正鵬介紹,一屆屆湖大人,珍愛沙湖、研究沙湖、守護沙湖,為一湖清水作出了湖大貢獻。

  圖為湖北大學沙湖環保志願隊的隊員進行水質取樣。新華網發

  保護沙湖從研究沙湖開始,1981年出版的《武漢地理》書中,就記載了湖北大學地理係的老一輩學者對沙湖的研究。

  九十年代起,湖大師生開始進行沙湖面積和水質調查,呼吁社會保護沙湖。此後,一代代師生開始巡護沙湖、研學沙湖、參與治理沙湖。

  2010年,湖北大學沙湖環保志願隊成立,這支由專職輔導員和學生組成的團隊多次參與由武漢市生態環保局、水務局等發起的志願者湖泊保護活動。

  據統計,30年來,湖北大學師生接力守護沙湖,累計參與師生已達1萬余人次。志願隊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湖北省級獎項9項,武漢市級獎項2項,工作獲得了社會的肯定。

  “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愛護環境,要把環保培養成一種習慣,要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湖北大學團委書記張麗娜介紹,近年來湖北大學環保志願者正不斷涌現,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曼城聯合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物電學院等學院的學生都參與到了沙湖志願環保工作中。

  立足專業“智”護沙湖

  湖北大學資環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嵐介紹,學校在環保志願服務中凸顯了“志願+專業”的特點,利用學科優勢,在污水治理、城市規劃、環保教育、資源分類利用等方面服務社會。其中,師生們以沙湖公園科普與志願服務基地為平臺,落地了多個環保項目。

  “沙湖體檢”項目運用GIS專業技術和專業設備,定期進行沙湖水質檢測。“綠植浮島”依托資環學院教師的專利技術,在沙湖公園建立綠植浮島,凈化沙湖水質等。

  志願團隊則為沙湖周邊社區與少年兒童開設環保宣教活動,開展“湖泊每月清潔日”活動,將垃圾分類利用,探索開展落葉轉化為有機肥料、一次性用品再利用制作手工藝品等環保活動。

  圖為“荷仙子”志願隊員調查沙湖岸線。新華網發

  在沙湖公園一隅,“荷仙子”志願隊指導教師、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碩士生導師韓忠為附近居民帶來了一堂濕地自然教育公益課堂。“沙湖公園含水域面積在內約377公頃,棲息著270多種植物,據記載曾在這裏觀測到160多種鳥類,包括白鷺、綠頭鴨、鷗鳥、黑水雞、小䴙䴘等20多種常見鳥類。湖中有魚蝦、青蛙、螺螄、河蚌等動物。”

  “原來我們的城市中心棲息著如此豐富的動植物,保護生態太重要了!”居民劉女士感嘆道。

  “荷仙子”志願隊是湖北大學2017年成立的一支環保志願隊伍。韓忠介紹,團隊致力于開展全齡友好的濕地自然科普,通過生態研學、環境解説、文創設計、網上問卷、張貼海報等方式進行護湖愛湖宣傳。

  “我們要更多地承擔生態文明教育職責,自覺實踐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知行合一,改變人,發展人。”韓忠介紹,“荷仙子”志願隊的隊員們堅持通過自然教育和生態保護行動,引領更多的人走進自然,感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從欣賞美、創造美到傳播美,通過“荷仙子”IP在更大的范圍內傳遞環保理念。 

  圖為湖北大學志願者在沙湖公園開展“濕地自然教育公益課堂”活動。新華網發

  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彭宇介紹,學校鼓勵師生深度參與湖北省水資源管理、湖泊保護、濕地係統外來物種的調查與防控研究等,在濕地保護領域貢獻高校的智慧與力量,為推動綠色發展貢獻湖大力量。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湖大在行動

  湖北省是濕地大省,截至2022年底,湖北濕地總面積達2175.3萬畝,全省已建立國際重要濕地4個、國家重要濕地8個、國家濕地公園66個。

  多年來,湖北大學發揮科研與人才優勢,依托生態學、地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優勢,在湖北省、武漢市濕地保護中深度參與、積極作為。

  劍河,又名九渡澗,由武當山蜿蜒流出,最終匯入丹江口水庫。

  漫步在劍河河道,綠樹成排,碧水靜流,白鷺棲息,魚翔淺底,構成了一幅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這裏的水質在多年前還是劣V類。”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李兆華介紹,湖大團隊通過生物浮島技術、原位凈水設備、組合人工濕地等實用技術的組合與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成效,最終在科研團隊和政府、企業一同配合下,劍河水質大為改善。

  如今,劍河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成為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

  多年來,湖北大學濕地科研團隊先後完成了梁子湖、長湖、大冶湖、斧頭湖、洪湖、清江、三峽(湖北段)、丹江口水庫(劍河)、武漢城市圈的水污染調查,參與了武漢市和湖北省相關縣區的生態建設規劃,出版專著十余部。所發明的生物浮島技術已經推廣到全國和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加拿大、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

  圖為湖北大學航拍(圖片右上方為沙湖)。新華網發 向正鵬攝

  “沙湖是我們湖北大學身邊的自然教材,一直作為范例用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工作。”李兆華表示,湖北大學一代代師生把生態修復的理論和技術帶到全國各地開花結果,沙湖是他們的“起點”。

  “當前,湖北大學正持續推進生態文明教育,培育可持續發展、環境治理等領域的人才。努力為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提供強大智力支撐,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校黨委副書記侯勇説。

【糾錯】 【責任編輯:連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