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荔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湖北大學麻城産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建成了新的生産線。新華網發
新華網武漢5月30日電(連迅、劉懷元)地方高校如何助力地方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湖北大學作為湖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近年來和湖北麻城加強合作,把産業技術研究院建在了縣域經濟一線,推動了麻城經濟高質量發展。
麻城是革命老區,地處大別山中段南麓,境內飾面花崗岩資源豐富,品質優良,建築用花崗岩、建築用黃砂分佈廣,儲量大。石材開採加工産業是麻城市支柱産業,市內有250多家石材企業入駐。這些企業在生産發展中,伴隨而生的石柱尾粉清理、積塵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石材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黃修林博士是湖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工業和建築固廢的資源化再生綠色建材開發、新型膠凝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2016年起,他通過湖北省組織的“博士服務團”項目,開始服務麻城科技創新工作。2019年,黃修林擔任麻城市荔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總,他利用自己的技術專長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攻關。
為助力地方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2021年3月,湖北大學特意在麻城建立了産業技術研究院,加大産學研對接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地方相關産業延長鏈條、提高附加值。依託湖北大學科研和人才&&,研究院吸引一批滿懷鄉村振興理想、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專家學者來到麻城,和黃修林一樣“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經過技術攻關,湖北大學麻城産業技術研究院與荔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了可取代水泥的高活性超細複合礦物摻合料。這一産品解決了具有高細度、高活性、低需水量比等性能,不但顯著降低水泥和混凝土生産成本,還提高了水泥和混凝土産品質量,提升了混凝土製品的耐久性能。這一技術的出現,困擾大別山地區工業固廢、尾渣尾礦處理的難題將得以緩解。
目前,依託湖北大學麻城産業技術研究院技術,荔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産60萬噸高活性礦物摻合料生産線。通過專利成果轉化,産業技術研究院還在麻城中館驛鎮引進投資2億元,建設一條年産20萬噸輕質抹灰石膏砂漿生産線,即將投産。研究院還利用開發的超細粉材料全部替代水泥,製備了B05加氣混凝土産品,在麻城傑一工廠進行了大規模應用,産品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求,大大降低生産成本。
黃修林介紹説,研究院正在積極與海螺集團、媧石集團、華新集團、盛大長青進行了技術對接,研究石材尾粉的資源化和産業化問題。“力爭3年內通過技術成果轉化,在麻城落地2—3項基於石材石材尾粉或電廠固廢的綠色節能産品生産線,年消納各類固廢100—200萬噸。”
湖北大學麻城産業技術研究院還與中國一冶合作,就“高硅鋁固廢基膠凝材料低碳製備關鍵技術及産業化”項目進行聯合技術攻關,創新提出“表面定向活化”技術,實現了固廢基膠凝材料的“低碳製備”和“高值化利用”兩大目標。這一技術成功解決了固廢原料來源廣泛導致固廢基膠凝材料難以製備的難題,實現多固廢的最大化利用並保障産品質量穩定,為固廢基高活性膠凝材料的大規模應用奠定基礎。經湖北技術交易所鑒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力支撐了我國大宗高硅鋁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
如今,湖北大學麻城産業技術研究院已經聚集了20多名專家人才。未來,研究院將以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圍繞大別山地區石材、汽車配件、能源、電子信息等産業,繼續開展關鍵領域技術攻關、重大項目申報、科技成果轉化及行業人才培育引進等工作,助力大別山地區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