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行動丨湖北崇陽新時代青年返鄉記-新華網
新華湖北 > 正文
2023 05/25 10:18:10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丨湖北崇陽新時代青年返鄉記

字體:

  新華網武漢5月25日電(陳周璇、饒敏、甘青)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地處幕阜山區腹地。5年前,許多“心懷遠方”的崇陽農村青年奮力走出大山。5年過去,新時代浪潮下的他們選擇離開都市,加入返鄉的行列。

 鄉情羈絆下的重新出發

  圖為沈勇亮(右)與崇陽縣白霓鎮金星村産業園負責人商量蝦池擴建方案。新華網發

  2023年4月,在崇陽縣白霓鎮金星村的田間,35歲的沈勇亮與村産業園負責人商量着蝦池擴建方案。

  沈勇亮是華中農業大學的碩士畢業生,曾在武漢打拼多年,創辦過水産醫院。2020年,崇陽縣農業農村局、招商局和白霓鎮政府找到他:“勇亮,老家渴求高學歷能人回鄉,鄉村更渴盼你們帶領發展。”

  鄉情羈絆下的沈勇亮選擇了回村,今年是他回鄉創業的第3年。

  與行囊一起帶回村的,還有想法,鄉村振興戰略為發展開闢新的路徑和機遇。沈勇亮依託自身龍蝦養殖技術的專長,回村創建了100畝小龍蝦産業化科研示範基地。

  2020年,沈勇亮與華農水産學院合作,研製出小龍蝦高密度養殖設備,可實現在室內進行小龍蝦繁育和養殖,解決養殖戶的剛需難題,並成功申請專利。

  同年,沈勇亮研發“藕蝦共作水生蔬菜立體種養殖”技術。據介紹,這種種植方式既能填補市場需求空檔,又利用了養蝦空間種植水生蔬菜,每畝可實現增收2000余元。

  “鄉村市場廣闊,鄉親們對農業科技很有需求。我的基地已輻射崇陽‘半壁江山’,看來回鄉創業的路子,走對了!”沈勇亮笑着説。

  崇陽縣鄉村振興局局長程係鵬介紹,近年崇陽大力實施“三鄉工程”,制定鼓勵投資優惠政策,先後有200多名崇陽籍能人回鄉,帶領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鄉愁牽掛中的故鄉再造

  大市村位於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這裡三面環山。

  程桔畢業於華東交通大學,曾是一位&&廣州高檔寫字樓的平面設計師。2014年,程桔回大市村探親,村里正籌備換屆選舉。村民們對她説:“我們年紀大了,身體、思想都跟不上,就盼著學了知識、有了見識的年輕人能回鄉。”

  “在鄉村振興的號角下,全國正在進行一場由上而下的再造故鄉行動。返鄉不是逃離城市,而是需要人去做對接城鄉的工作。鄉親們説話時都瞄着我,把我的豪情壯志激發出來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程桔想拼一把。24歲的她當選為湖北省崇陽縣大市村黨支部書記。

  圖為程桔在崇陽縣大市村的田間察看農作物長勢。新華網發

  為改善大市村水利設施不完備、村民辦事不方便、村集體經濟為“零”等問題,程桔設計了“建強村黨支部+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全域旅游+鄉村治理”的思路。

  這些年,程桔吃住在村裏,幾乎沒有周末。“剛回村什麼都不懂,只能笨鳥先飛。靠着一個本子了解民意,汲取民智。靠着一雙腿走通部門大門,敲開群眾心門。”程桔説。

  如今,大市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村裏路通了,村民出行更便捷。新建設的便民服務中心讓基礎設施更完善,村民辦事更方便。家家戶戶樓房修葺了,村民居住更舒心。村級産業從以前的零基礎,到如今擁有8個基地、5個小微企業和1個村委會小康車間,帶動100多戶村民就近就業。

  近年來,崇陽先後實施“崇才回崇 共建家鄉工程”“鄉村振興人才計劃”“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整合全縣各部門對鄉村振興人才實行激勵保障政策。

  “在崇陽,像程桔一樣的‘鄉村追夢者’共有1189名。人才的回歸,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崇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黃助兵説。

  鄉音難捨裏的價值重塑

  4月,在崇陽縣肖嶺鄉肖嶺中學,丁敏給學生上了一堂有趣的物理課。他將一枚硬幣放入空杯中,緩緩加水,硬幣突然不見了,可當水加到一定量後,硬幣又出現在孩子們視野中。孩子們的臉上滿是好奇和困惑。“這是光的折射原理,是今天要學的知識。”丁敏説。

  2008年,丁敏從海南大學畢業,通過9年拼搏,他曾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做到區域經理。2017年,父親給他打電話,希望他回家當老師。丁敏爽快答應了。

  “除了金錢,更要追求健康和知識。老師不僅能傳授知識,更能傳遞價值。”當丁敏看到農村青年因缺乏知識在深圳等大城市屢屢碰壁,更堅定了自己的抉擇。

  圖為丁敏在課堂上為學生輔導教學。新華網發

  2022年3月,氣溫驟降,寒風呼嘯,大雪突至。丁敏一大早就從家裏抱了一大捆衣服送到學生宿舍,幾名學生驚喜地跳起來迎接:“老師,謝謝您!”

  丁敏説,到肖嶺中學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老教師的話就印在他心坎:“教室的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農村家庭的全部。”

  “他用城市眼界培養孩子,用家人心胸溫暖孩子。”肖嶺中學校長肖善來説,丁敏所帶的班級,學生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茅,他符合3年進縣城任教的資格,卻一次次選擇留守肖嶺鄉。

  “在這裡,孩子們需要我,家鄉也更適合我。”丁敏説,“在當下這個技術、市場、商業環境發生巨變的時代,鄉村振興需要更多新鮮血液。看到一批批孩子學成畢業,我所獲得的成就感,旁人難以體會。回鄉任教6年,我很滿足。”

  在鄉情感召下、政策激勵下,崇陽的田間地頭,各類人才正在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新時代向我們提出了新挑戰,願更多青年轉換思維方式,勇敢去迎接挑戰,去創造美好新生活。”崇陽縣副縣長王順榮説。

【糾錯】 【責任編輯: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