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頻道資訊

湖北頻道>資訊>正文

- 2023 -

05/10

09:13:46

減負增效 看湖北鹹安基層三變

來源: 鹹寧日報

減負增效 看湖北鹹安基層三變

2023-05-10 09:13:46 來源:鹹寧日報

  2022年,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圍繞群眾需求的熱點、痛點和堵點,將資源、平臺、服務等公共服務事項下沉至鄉鎮、街道,村、社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三下沉”工作經驗獲全省推廣。可以説,一份“下沉清單”帶來了“乘數效應”。

  “開展‘三下沉’,是為了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對于鹹安而言,必須妥善處理‘增與減’的關係,提升便民服務的力度和溫度,減輕基層負擔。”鹹安區委書記顧興旺説。

  今年3月,該區再次瞄準基層一線,推動村(社區)減負增效工作,深層次解決“痛點”。

  減負增效,減了哪些?變了什麼?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變化一——從筆尖到指尖,“表哥表姐”大瘦身

  又到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徵繳時,同心路社區網格員聶蘭林卻不再拿出厚厚的“賬本”,從1251戶居民中翻找人員資訊,更不用挨個到府核實。

  僅憑一部手機,她將數據上傳下達,這項原本要7天完成的工作,現在縮至2天。

  幾個月前,聶蘭林還自嘲為“表姐”。“一項工作就是一套表格,最多時,一個月要上報100多套。”

  都説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表哥表姐”的出現,是基層一大痛點。

  去年在全省率先將公共便民服務“三下沉”後,該區組織部門牽頭,開展了基層減負增效的專題調研,以期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

  調研顯示:全區社區依法履職、依法協助政府辦理和便民服務事項154項,高頻事項達87%,還有諸多資訊平臺、政務APP、臨時性“工作群”。

  部門間的資訊壁壘,造成大量“數據”浪費。承擔事項多、階段工作壓力大,是基層最大呼聲。

  精準把脈問診後,鹹安開出處方——

  今年2月,由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委託聯通公司開發出“基層減負一套表”資訊管理係統,率先在中心城區8個社區試點應用。

  該係統的技術可謂“高大上”:雲網融合、手機/pc雙應用、內外網互動、區塊鏈共用、安全分級授權……

  應用起來也“接地氣”:部門提出需求,係統在雲端自動“合並同類項”,形成“一套表”。社區一次上傳,建立起基礎數據庫。當部門有資訊需求時,能繞過社區,直接在係統中抓取。

  這套係統,成為打破資訊壁壘的“路由器”。拿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徵繳來説,醫保部門只需動動手指,將參保數據和“一張表”平臺進行比對,未參保人員資訊立刻就被篩查出來,比對數據下傳社區後,即可實現“精準推送”。

  “從這項工作來看,‘一套表’讓我們的工作量減了5成。”同心路社區書記余霞告訴記者,從筆尖到指尖,“表”面文章少了,幹實事的時間就多了。

  “網絡在基層治理上能發揮大作用,一些難解的治理困境,經由技術介入,能獲得很大改觀。只有瞄準為民服務的‘剛需、高頻點’,變‘人在跑’為‘數據流’,才能更多釋放民生紅利,得到群眾認可。”區政數局主要負責人説。

  變化二——從數量到品質,“臺賬報表”變了模樣

  浮山街道青龍社區有著諸多頭銜。

  全省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單位,“暖心家園”省級示范點,去年還獲評全國衛生示范社區。

  名氣大了,前來參觀學習的人接踵而至,在考核評估時難免會戴上“放大鏡”。其中臺賬是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實事求是地説,為了細化責任、推進工作,制定臺賬是必要的。但如果把“臺賬當個筐,啥事往裏裝”,就成為基層的另一種負擔。

  “整理資料、設計封面、膠印裝訂,加班是常態,年底更是手忙腳亂。”説起做臺賬的經歷,社區網格員楊冉一肚子苦水。

  該區在調研中發現,社區臺賬和上級材料報表共涉及26個部門,內容涵蓋人口、勞保、醫保、安全生産、綜治、創文等232項工作,其中臺賬117種,報表113張。

  都説考核的“指揮棒”指往哪裏,被考核單位的工作就會往哪個方向發力。

  “但工作不是在‘臺賬’中完成的。如果基層幹部耗費大量時間在制作臺賬上,不僅影響服務群眾品質,更易造成‘唯臺賬論’的虛浮作風。”區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説,臺賬只能是“工具”,而不能成為“目的”。

  該區的村(社區)減負增效工作,著手深層次解決這個“痛點”——

  由區民政部門牽頭,全面規范各部門要求社區建立的各類臺賬,取消一批、合並一批,化零為整,梳理規整為黨群、民生兩個大類。引導社區推行“電子化”,以電子臺賬為主、紙質臺賬為輔。

  對區一級部門單位也劃出紅線:除政策法規明文規定的,不得要求社區建立臺賬。除中央、省、市有工作要求外,一律不得要求村級組織單獨提供紙質臺賬。

  考核方面更明確規定:凡是能夠通過直觀成果、群眾評價、日常管理了解社區工作實際的,一律不看臺賬資料,讓考核不再“聽其言而信其行”,而是“既聽其言也觀其行”。

  如今再看青龍社區,堆積如山的臺賬化身為一個個“字節”,呈現在一份PPT上。

  其中“黨群類”“民生類”兩本臺賬,若放在從前,是厚厚的兩本紙質資料,如今只需在指尖上一鍵直達。上級來檢查,順著這份PPT一項項翻閱,涵蓋各部門具體事務的內容,一目了然。

  青龍社區書記成潔一言概括:“就是省事、省力還省錢。”

  變化三——從有形到無形,“制度牌匾”化虛為實

  不久前,馬橋鎮高賽村黨群服務中心動了一場“手術”。

  辦公樓墻上,原先名目繁多的各類牌匾、制度被一掃而空,只剩下正待清理的些許膠痕。取而代之的,是大廳的一張導引圖、一份制度活頁展本。

  曾幾何時,鹹安村(社區)一級辦事機構挂了很多“牌”,各類領導小組、辦公室、實訓基地、推廣站紛至遝來,搶佔墻頭“C位”。

  調研數據顯示,全區村(社區)內設立的機構平均10個,室內挂牌多達數十塊。

  在高賽村黨支部書記王秋林看來,牌子多,帶來的任務、考評、問責也多,層層傳導下來,就成了“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

  而且,牌匾和上墻制度需更不定期更新換代,對村一級來説,又會形成一筆不菲的開支。

  改變,從“形式主義挂牌”清查整治開始。

  該區要求:在村級辦公場所,所有功能室門牌統一按數字編號,由一張引導圖概覽。保留群眾需知曉的、拆除過時無效的、整合統一職權相近的,將各類制度牌下墻,以活頁展本形式呈現。

  區級職能部門不再被允許設立工作機構、專門場所和配備專職人員,也不得以“機構”“牌匾”作為工作考核依據,真正讓基層“瘦身”“壯心”再“增效”。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摘除不合規制度牌匾2000余塊。

  但“減牌”絕不止于“面子”,更涉及“裏子”。鹹安拿出治本之策:健全完善村級組織履職法定事項清單、負面事項清單、個性服務清單;全面清查“網絡工作群”、不應由村級出具證明、清查不應有村級承擔工作事項。

  截至記者發稿時,這項工作還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採訪中記者發現,科學整合“一套表格”,規范建立“兩類臺賬”,健全完善“三張清單”,開展“四項清查”,最終實現減層級、減資料、減事項、減時限、減開支,這就是鹹安深入推進基層減負增效的目的所在。

  “好作風就是生産力、向心力。”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讓基層幹部從提供材料的忙亂中解放、從名目繁多的痕跡管理中解脫,有更多精力和時間深入田間地頭、社區網格、工廠車間,全神貫注幹工作、心無旁騖做服務,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好事,真正推動“三下沉”走深走實。(饒敏、吳文謹、胡劍芳、李婷婷)

分享至手機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2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