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 胡豫:做醫學事業的先行者 探路人
2023-05-08 12:59:55 來源: 瞭望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對醫院來説,就是要攻克生命科學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首先為中國人群量身定制中國方案

  ◇作為醫療國家隊,武漢協和醫院一直以攻克疑難重症為己任,引導以臨床為導向開展科學研究,優先支援針對臨床痛點的研究

  ◇評價一名醫生的醫術醫德,在于患者和同行。“病人不看不死心、同行不問不放心”就是對醫生的最高評價

  ◇面對人民群眾日求更好的醫療需求,我們將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力爭技術一流、服務一流、品質一流、成本最優,打造高水準的舒適醫療、滿意醫療,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在龜蛇雙鎖的長江北岸,有一所聞名遐邇的醫學殿堂——始建于1866年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下稱武漢協和醫院)。

  1930年完成國內首例局麻胃造瘺手術,20世紀50年代在國際上首次闡明日光性皮炎發病機理,20世紀70年代在國際首創雙氧水心臟聲學造影法……跨越3個世紀的武漢協和醫院,堅持辦院為民、求索創新,以鑽研醫理、技術革新服務人類健康,創造了中國醫學發展史上諸多第一。

  武漢協和醫院高品質發展的密碼是什麼?醫院何以始終保持精進技術、持續創新的精氣神?《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了院長胡豫。

  公立醫院的“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

  《瞭望》:如何看待武漢協和醫院近年的發展態勢?

  胡豫:醫院近年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們加速與國際接軌,孵化原創性成果。目前,我們的重點專(學)科數居國內前五,反映科技創新能力的科技量值排名全國第七。我們依托國家重點專科、學科,建成省級質控中心16個,在疑難重症、精準醫療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

  與此同時,醫院主要運營指標優于全國同級醫院平均水準,呈現“四升三降”趨勢:即醫療業務量、收支結余、微創手術、患者滿意度保持穩中有升;次均門診住院費用、萬元收入能耗佔比、平均住院日持續下降。

  面對人民群眾日求更好的醫療需求,我們將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力爭技術一流、服務一流、品質一流、成本最優,打造高水準的舒適醫療、滿意醫療,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瞭望》:怎樣實現公立醫院提質增效?

  胡豫:按照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創新管理模式,內外同步,在“獨善其身”的基礎上“兼濟天下”。

  就內部而言,著力打造優質高效的運作新機制,實現單個醫療機構高效運轉,這是“獨善其身”。醫院通過打造核心技術、建設一流學科、構建科研平臺、培育人才梯隊、提升服務品質等舉措,實現優質;通過加強運營監管、後勤保障建設、績效改革等控制運作成本,達到高效。

  就外部來説,三級公立醫院要主動融入國家醫療服務體係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通過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醫聯體建設等,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帶動整個體係高效運轉。這是“兼濟天下”。

  優先支援針對臨床痛點的研究

  《瞭望》:武漢協和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大型醫院,醫院如何看待醫教研三者關係?

  胡豫:對三級公立醫院而言,醫教研密不可分。科研與教學以醫療需求為基礎,科研是醫療創新的助推器,教學為醫療發展源源不斷輸送人才,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以我在血栓領域的研究為例——血栓性疾病是中國人群第一位死因,歐洲約75%患病人群與某種抗凝蛋白缺陷相關。但是我做了大量標本後發現,這一蛋白缺陷和基因標準並不適合中國人群。

  為了找到中國人血栓的根源,我們進行了長達20年的科研攻關,對上萬例標本進行遺傳學特點及危險因素研究,率先發現了中國人群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3種常見基因變異,並以此創建了血栓病早期分子診斷體係,使該病的早期分子診斷率提升了38%;同時創建奈米靶向載藥係統,探索血栓精準治療,該係統獲3項國家發明專利。

  為推廣應用,我們又積極組建華中地區血栓與止血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編制《VTE院內防治指南》。針對血栓病相關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率先提出中國積分係統,診斷率及特異性均提升了10%。

  為培養下一代醫學人才,我們將這些解決臨床痛點的科研成果編入教材,改寫了過去借鑒國外標準的歷史,實現了醫教研的融會貫通。我們編寫的教材包括全國高等學校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全國高校醫學研究生教材等。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醫教研確實是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的。

  《瞭望》:在打通臨床和科研上,武漢協和醫院還有哪些獨特做法?

  胡豫:從更大視角看,我們積極推進臨床醫學與其他學科的聯合科技攻關,充分發揮國家“雙一流”高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醫院的優勢,重視醫工、醫理的交叉合作。

  在戰略規劃上,我們主動對接華中大相關規劃,圍繞“更加突出交叉”,組建10個整合型高水準研究團隊。在溝通機制上,與學校相關學院開展促進會、研討會,加強交流合作,推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在平臺建設上,共建共用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大樓,推動科研成果高效轉化。

  我院近年醫工、醫理交叉合作成果豐碩。比如放射科團隊和電信學院人工智慧團隊,在智能化影像診斷、定量評估與影像檢查感控等方面取得多項開創性成果,為新冠肺炎精準影像診斷體係建立、助力科技抗疫、服務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瞭望》:科研怎樣才能更好解決臨床需求的痛點?

  胡豫: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對醫院來説,就是要攻克生命科學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首先為中國人群量身定制中國方案。

  作為醫療國家隊,武漢協和醫院一直以攻克疑難重症為己任,引導以臨床為導向開展科學研究,優先支援針對臨床痛點的研究。我們設置臨床研究基金,建成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研究型病房,千方百計激發醫務人員的研究積極性。目前,醫院可開展Ⅰ~Ⅳ期臨床試驗、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幹細胞臨床研究、免疫治療臨床研究、研究者發起的多中心臨床研究等,2022年新立項的臨床研究970項(包括注冊和非注冊)。

  《瞭望》:武漢協和醫院在推動臨床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形成了哪些有效辦法?

  胡豫:科學研究應用于臨床才能真正造福患者。為助力科研成果轉移轉化,醫院全方位加強創新要素供給。

  推進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為培養以科研見長的醫學人才,醫院提出“協和名家”工程,針對高端科技人才、中青年人才分別打造“登峰工程”“啟航計劃”等,實施分層逐級發展,給予資金、場地、人員支援。近年,醫院除擁有一批從事科學研究的臨床專家外,還形成了一支由近200名專職人員組成的科研隊伍。

  搭建高水準科研平臺。醫院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建有國內較先進的開放式轉化醫學中心、中心實驗室、生物樣本中心等,為各類重大研究提供硬體支撐。未來,我們還將持續加強平臺建設,探索人工智慧、生物資訊分析等前沿技術。

  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我們積極建立創新型管理模式,出臺科技成果轉化、科研績效評價及考核等文件,從轉化評價機制、考核激勵機制、開放合作機制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援,激發職工研究動力。

  在優化科研成果轉化流程方面,醫院設置專門的科研成果轉化部門,並配有專員負責,建立臨床數據分析挖掘平臺,推進臨床研究取得新突破,積極與企業、專業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等聯繫,促進轉化落地。

  應該説,我們的成果轉化效果不錯。目前,醫院共獲授權發明專利294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307項;2022年發布的中國醫院創新轉化排行榜中,我院專利授權量居全國醫院第一。同時,我們作為醫療機構率先在省內獲批湖北省高校院所專利轉化基地並獲省智慧財産權局立項100萬元資助,獲批湖北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4項,成功轉化專利45項,轉化金額近3000萬元。去年,“靶向黑色素正電子分子影像探針18F-PFPN”轉讓經費達1080萬元,産品上市後有望極大提高黑色素瘤的診斷效率和精度。

  好醫生要“心懷救苦之心”

  《瞭望》:武漢協和醫院名醫輩出。在你眼中,怎樣的醫生是好醫生?

  胡豫:一名好醫生,首先必須技術過硬。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來我院就診患者,多數病情較為復雜或危重。這就要求醫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與時俱進的知識儲備。

  其次,好醫生必須具備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習慣。醫學知識不斷更新,新技術新業務層出不窮,這要求醫生不能固步自封,必須緊跟國際前沿,學習最新診療技術。

  最後,好醫生還要有高尚的醫德,心懷救苦之心。

  我想,評價一名醫生的醫術醫德,在于患者和同行。“病人不看不死心、同行不問不放心”就是對醫生的最高評價。

  《瞭望》:醫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怎樣的?

  胡豫:武漢協和醫院是一所具備醫教研功能的綜合性醫院。這決定了我們既要培養能看得好病,特別是看得好別人看不了的病的名醫,也要培養能引領醫學發展、攻關重大疑難病症的名家,更要培養重視教學,能教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名師。

  通過多年培養,我們醫院現有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70余人次,國家級教學名師2名,5人入選湖北省第二屆領軍人才第一層次人選,多人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中國醫師獎等稱號,初步形成了優秀醫學人才高地。

  《瞭望》:如何讓人才留得住、有發展?

  胡豫:醫院綜合實力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品質直接決定了醫療服務、教育培養、科技創新的産出品質。

  我們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全心全意為醫生成長成才做好服務。2019年,我們圍繞名醫、名家、名師、優秀管理人員等出臺文件,建立分層分類人才培養體係,確保每一序列、每一層次的人才都有相應計劃支援。

  我認為,只有拿出這些硬核幹貨,才能引進人、留住人、用好人。

  為吸引更多人才到協和,更多人才願意留在協和,我們從薪酬制度、評價機制、培養方式等多方面持續發力、不斷革新,努力做到待遇留人、事業留人、發展留人,為醫院長遠發展儲備戰略資源。

  在待遇留人方面,醫院2018年啟動分序列薪酬制度改革,其中醫師序列改革,直接分配到醫療組,綜合醫療品質、工作效率、急危疑難等指標,更加公平、更加科學評價每個醫療組的工作能力。與此同時,改革科研績效評價方式,制定科研績效綜合評價方案,突出臨床研究、工作實績的專項獎勵。

  在事業留人方面,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人才,醫院出臺配套支援計劃,讓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人才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在發展留人方面,與醫院共發展、與醫院共成長是留住人才的方式之一。武漢協和醫院擁有一批國內前列的學科群,27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0個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是人才開展交叉合作的重要基礎,累計獲批70余個國家級人才項目。

  跟著優秀的團隊個體也會變得更加優秀。近年,醫院不斷改善人才成長的硬體條件,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武漢協和醫院實現自己的抱負和事業理想。我想這也是在連續三年的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我院職工滿意度均為滿分的原因之一。(黎昌政、徐鵬航

相關新聞

關注新華網公眾號

下載新華網客戶端

分享至手機

瞭望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 胡豫:做醫學事業的先行者 探路人-新華網
武漢協和醫院高品質發展的密碼是什麼?醫院何以始終保持精進技術、持續創新的精氣神?《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了院長胡豫。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97300